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两位院士拿到这个奖的最高奖!他们加起来近200岁

发稿时间:2017-10-26 10:0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091型核潜艇吊装鱼雷

   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

   1988年初,404艇极限深潜成功后,62岁的黄旭华成为了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作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不过,因为工作原因, 30年中,黄旭华没有回过老家,和父母的联系只有一个海军的信箱。家里人只晓得他在北京工作,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直到1987年,上海一家杂志发表了关于他的报道,他寄给了母亲。据说,母亲看后泪流满面。那场节目上,主持人撒贝宁说这是他听过的最震撼的演讲。

   另一位获得本次最高奖的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电事业“垦荒牛”。论证核潜艇工程项目时,我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不得不靠“自教自学”。那时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彭士禄就和大家拉计算尺、打算盘,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数以万计的数据。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1965年,核潜艇项目再次启动。彭士禄走进深山,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在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的年代,仅用6年,我国就依靠自己力量造出了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800多名院士曾获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亿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20多年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以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享誉海内外。

   历年共有近1200名科学家获奖,其中两院院士超过800名。

   今年还评选产生34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6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本次获奖人年龄最大92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为56岁。71.2%的获奖人年龄在50岁至60岁。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9.2%。

  52名获奖科学家中,25名来自高校

   本年度何梁何利奖,52位获奖科学家中,共有25名来自高校,其余科学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国有企业、其他科研单位等。

   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各有2名科学家获奖,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各有一名科学家获奖。

   下面来看看详细名单: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