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剔除“本科鄙视链”里的傲慢与偏见

发稿时间:2017-10-12 09:23:4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中国有句老话,“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该问不该问的,边界很清楚。

  一直以为“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是个传说,不想现实比传说还要严酷。最近有篇网文很火,题目是《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作者是一名90后,从三本院校本科毕业后考入北大,成为中文系硕士,并通过努力加入了中国作协,现为《诗刊》社编辑。按理说,人生很鸡汤、道路挺励志,但其揭露的名校生“江湖”,亦叫人感慨良多: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均来自名校的学生往往最受推崇,而一些从二本、三本学校本科毕业,考入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则会被归入“另类”。

  一言蔽之,“高校本科鄙视链”若有似无地纠结着你。

  如果说,“国庆旅游鄙视链”是一种伪清高、“相亲鄙视链”是一种物欲癖,那么,“高校本科鄙视链”则是一种学术病。

  本科是哪儿重要吗?用作者的话说,当然重要。“这涉及到你在对方的心理定位,是一个999K纯金学霸还是银鎏金或铜鎏金的学霸。”这话当然语带春秋,却揭露了两重事实:第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则。高校是社会的分支,自然亦会沾染风习之流弊。这些年,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似乎多曾在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在2017年的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甚至有家长被要求填问卷,项目清查到孩子爷爷奶奶的学历。这种莫名其妙的寻根溯源,既是资源优势方的傲慢,亦是规则失公的偏见。

  第二,学术血统固然客观存在,但血统成见却是学术大忌。犹记得数年前,一场关于北京PM2.5来源的争论中,有论争方为影射同行研究之“低级”,竟抬出了“战略先导专项”课题组的“轿子”。事实上,在高校等学术研究领域,讲究师承、考究背景,恐怕也是另一股不正之风。值得肯定的是,北大中文专业没有“门户之见”、亦没有“出身之别”,还是录取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读会计学专业的当事人,而学子本身也不负众望。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其他高校就不存在这种似有若无的“偏好”。或因如此,当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18年研究生招生简介》时,其“取消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消息就一度引发热议。大家所焦虑的,是怕少了统考这条路,那些非名校学生的读博之路就被堵死了。尽管这样的担心属于误解,但,“高校本科鄙视链”只怕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话分两头,花开两支。一方面,本科优势确实是通识教育的硬通货,不过,经济发展还有“弯道超车”的可能,繁复多姿的人生又岂会在本科阶段就被“定势”?另一方面,社会学意义上的代际固化值得警惕,学术领域的“本科鄙视链”更不能骄纵。于此而言,这需要高校、教育部门、社会更迭理念,真正因材施教,真心唯才是举。

  当我们呼唤创造与创新的时候,任何学术与科研领域的傲慢与偏见,都是亟待剔除的负能量。这个唯变不变的时代,任何一种思维定势都是僵化而教条的。“本科鄙视链”之恶,在于它放大了一种可疑的身份依附关系,强化出身、固化定势,叫人有梦不敢追、有路不能行。眼下而言,中国高校在奔向“双一流”的路上,更要警惕于这些陈腐而恶毒的小石头。

  英雄不问出处,就让奋斗的青春莫要纠结来路!(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