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创新创业具体方向上,高校学生更倾向于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中,高科技行业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意向行业(模式),占比达24.35%。
对于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来看,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评估相对客观,但同时存在对个人能力低估的可能性。”李庆认为。
建议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
李庆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和缺乏创新创业课程,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李庆称,在被问及高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97.93%的学生表示有必要。
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的情况并不理想,仅三分之一的高校学生表示了解。38.29%的高校学生对高校提供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的评价为“一般”。
对此,报告在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分别提出建议:
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可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予以相关税费的优惠和减免等。“引导高校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形成持续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另外,地方政府应从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两个部分着手,比如,设立区域内的高校创新创业资金池,区域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学生创业项目优先在本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等。
高校层面,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支持,比如,设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孵化机构。
“总结清华大学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探索,鼓励相关大学或国家级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扶持项目。”李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在重点省份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在全国开设推广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
而在社会层面,需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的宽容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包括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非盈利的社会组织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全链条的辅助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