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如何?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需要攻克哪些难题?日前,教育部、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超半数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我国在校残疾学生有49.2万人,随班就读的有27万人,占比在55%以上,这已经成为残疾学生就读的主体形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下一步,将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吕玉刚说:“我们将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落实6000元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招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区县层面建立资源中心培训教师,并对承担特教工作的普通学校教师予以绩效分配、荣誉奖励方面的激励。”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各地组织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比2013年增加了147所,达到2080所,增长7.6%;在校生比2013年增加12.4万人,增长33.7%;用于特教学校的义务教育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6000元以上。
将建立送教上门服务重度残疾学生机制
“目前,全国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中,81%为农业户口,近80%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其中四分之三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因残疾程度重无法入学,一半以上的残疾儿童为自闭症、脑瘫等非传统特教对象。”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说。
为此,《二期计划》提出,要对不能到校就读、需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进家庭、进社区、进福利机构。“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将纳入学籍管理,落实‘一人一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巡视员李天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