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双创教育绝不是个别人的事

发稿时间:2017-07-07 09:40:00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当然,创新思维和意识,离不开理想与情怀。年会论坛上,启迪之星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博就提及,“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希望高校在培养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担当,具有战略性思维、商业化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怀与格局,要不断思考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即便是失败了,过几年之后,依然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不能“两张皮”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显示,2016年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通过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的130所公办高校的调研发现,有近八成的受访院校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文件,超过70%的高校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有超过40%的高校建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逾九成高校参与到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格局。

  但调研也同时发现,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未成体系,无法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同时,教材配套率不高的问题凸显,此外,中外交流合作的情况也并不理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改变以往相关课程零星散落的状况,要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其培养过程始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切实改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两张皮”的状况。

  “创新创业是一项集合创业相关意识、知识与技能系统性的教育工程,目的是要全方面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认为,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开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调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并重,塑造青年创新创业人格。另一方面,要创新发挥学校自身学科综合优势,鼓励大学生们大胆打破传统学科的思维界限,通过不同学科的交融,产生推动社会创新的创业想法。

  这就要求高校在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成体系,要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一个是融合,一个是开放。所谓融合,就是要把现有专业彼此间深度融合,让创新创业进入课堂。开放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校内学科之间的,第二层是政产学研之间的,要实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让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双轮驱动成为未来大学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谈道。

  “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教育”

  当然,开展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所有高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变革。

  “以往高等教育是强调专业培养的系统性,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培养,但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从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到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如何转,许多高校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谈道,“前者是强调知识的精准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后者强调知识的创新、不确定性和问题导向。如何把二者之间有序衔接,需要高校要有好的抓手和好的课程设计,对学生有好的引导。”

  此外,科学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辅之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尚未探索出成熟的路径,尤其是在整个高等教育评分系统当中,还没有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量化指标,这对未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专家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根本上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让老师们转变观念,激发教师的创新教育的使命自觉。

  “希望有朝一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真正走向常态,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长效化的机制,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教育形态。”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和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家永都有着这样的期待。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