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名校毕业生投身支教:只是在做一件老了回忆起来还会微笑的事

发稿时间:2017-02-17 09:28:03 来源: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变着法地影响农村孩子的人格养成

  来云南大寨中学支教的第一学期,陶潜和附近学校的老师聊天时发觉,无论如何备课吸引,总有20%的学生很少抬头看黑板,眼神涣散,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打听下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学生视力上,有一个班学生近视率达到50%,而整个学校的学生近视率约在25%。

  基于此,陶潜联合云县、双江县、临翔区内的18所学校共同推行“点亮眼睛”项目。依据前辈经验,2016年上半年,在当地政府、教育局、“点亮眼睛公益项目”、卫生医院的眼科大夫等各方协调下,顺利地为近8500名学生提供免费视力检查,为其中的1529名中小学生免费配备了眼镜,并且细致地普及了用眼知识。

  此外,在一线教学中,陶潜感到即使在镇中心中学,农村学生的思维固化现象依然严重。他琢磨、反思其背后的原因,并努力影响学生从点滴中转变。

  陶潜对澎湃新闻说,从脑科学成因上讲,大脑接受的信息越多,神经网络就越发达,思维也就越活跃。农村孩子自小接受的信息相当有限,长此以往认知水平就与城市孩子产生了差距。而他的办法是,在课程中尽可能丰富地以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式把大量优质信息输入给学生,但注意与应试内容严格区分。

  支教第一年,陶潜每周有4节生物课。很快把书本内容讲完后,他配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播放了高品质纪录片《生命》全集、《人体的奥秘》、《细胞》等。第二年的物理课,他也有意识地给学生看诸如《霍金的伟大设计》、《旅行到宇宙边缘》、《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品质上佳的电影。“整个过程让学生能轻松搭建起比较好的知识网络结构,从中自主吸收和感悟。在这样的熏陶下,农村小孩完全能够领会,和城市小孩没有区别。”

  但这番苦意,有的老师一开始还不太赞同,“偶尔还需斗智斗勇,甚至抢课”。陶潜笑称,好在教学成绩拿得出手:期末考生物、物理都全县第一,周围老师才逐渐开始认同。

  面对同样的问题,张懿心和队友想到了通过向网友征集大学校园和城市风景的明信片来让农村孩子感受到世界的辽阔。很快,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的明信片,带着世界各地祝愿和激励,雪花一样来到山区100多个孩子的手里,让他们更加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是讲西方的餐桌,学生没有见过课本上的汉堡包和三明治,李郁青就带着材料,现做现讲,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她也尝试分层教学:全班被分入8个战队,从国旗护卫队到海军陆战队,办公室成了司令部。秉持着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课堂外,李郁青还是“解忧杂货铺” 的老板娘,和孩子们通过写信的方式聊天,始终保持着回信的热情,经常现身说法,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

  举行朗诵比赛、办校园广播、找大学生电话陪读英语、建图书馆,教学生看显微镜、开展趣味运动会、教会利用网络查询知识??每个支教者变着法地希望给乡村孩子的人格养成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而对于青年支教者来说,两年中接受艰苦生活条件的挑战也比同龄人有更多机会磨砺心性与意志。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影响力、创造力也一并急速成长。

  陶潜说,支教生活给予他对自己、对今后的事业极大的信心。“不断去做,不断感动,想做的事都终将得到支持和解决。”此外,身边的小伙伴也教会他要勇敢,相信人的潜力,别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开始。

  云县大寨中学有1000名学生,70个教职工,教师资源仍然紧张。第二年,陶潜主动申请教授跨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每周要上近20节课。同事笑称他“除了上课的时间,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路上”,但他乐在其中。

  “当老师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用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他说自己备课有点上瘾,每个学期都有几次甚至忘记了时间。“想到学生能很开心地学习就觉得幸福无比,浑身充满干劲。”

  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影响下有了变化;记住一句不经意讲过的话;一个个送来手工课折的花朵;查寝时轻道的一声“老师晚安,明天见”;食堂阿姨每天留的一碗菜??这种深深的成就感、满足感和纯真的快乐正是这群青年选择这份事业的初衷。

  陶潜说,“我们这一代人跟老一辈不一样。家里人会觉得你在奉献,说‘你傻啊’,朋友会觉得你是奉献,说‘好伟大’,完全不是。其实跟别人选择职业一样,它实现了我自己的欲求和价值观。对我来说,把我学到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切实推动一些事是更重要的。”

  “说实话,没觉得放弃了什么。也许原来生活环境可能更好些,物质上优渥一些,但是我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张懿心发现了另一种活法,不必拘泥在钢精水泥的办公室和满天的模型数据中也可以很快乐。

  她说,一个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局限性的,但对小学老师来说,知识的传递和对生命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我教的可能是二三十个孩子,但影响的可能是全校二三百个孩子。像种下一颗种子,这两年里,我用爱、知识、过往的经历去细心呵护、培养他们慢慢开花结果,两年之后依然可以远程浇水、培土,看着他们长大成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让我实现价值的了。”

  疲累并愉悦着,陶潜、张懿心、李郁青立志于把这两年当成自己在该领域事业的起点。他们的选择或许有些特别,但并不孤独。那些曾经在偏远农村挥洒汗水的支教志愿者,以及未来不断加入公益支教队列的优秀青年,都怀有同样的理想——为更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