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专家谈多视角分析追踪新时期青少年人才成长因素

发稿时间:2018-05-11 13:5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时代青少年人才成长追踪培养计划》项目组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于2018年4月25日在清华大学胜因院32号开展了关于“多视角分析追踪新时期青少年人才成长因素”研讨会,会议中项目组专家曲池针对项目进一步开展工作做了相关布属。同时交流了怎样多视角分析追踪青少年人才成长因素。

  项目组专家曲池提出,“信息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成长影响以外,新时代信息科技发展中对青少年成长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称之为‘信息自获因素’,将在新时代时期对青少年的思想、心灵行为的促进与干扰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是青少年在新时代成长中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成长体系的到来期。”

  据介绍,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尤为突出。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未来成长之路。因此家长在为青少年创立健康成长环境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青少年共进步。在保障青少年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和指导,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及心理健康。

  前段时间东北某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数据引起了国人关注,女子800米纪录40年未被打破,女子100米、男子110米栏纪录也分别保持了38年和36年。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统计,目前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逾七成,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都令国人惊心。

  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唯学习论观念,家长为了自己的日常放松让孩子沉迷于“电子鸦片”之中,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持续健康的成长。对于这些现象有教育专家指出,“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父母在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的同时,也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带孩子郊游、晨跑锻炼等都是强健青少年体格,增强青少年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点,将注意点引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这样都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治愈。”

  学校是青少年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承接点,学生生涯也是青少年“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校环境、正确的教学理念对青少年的成长很是重要。只是学校教育对升学率还有着盲目的追求,高压的应试环境下容易造成学生的极端逆反行为,因此要转变传统的“重智轻德”理念,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同时在教学中要提高德育的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青少年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份子,如今的社会是开放的、发展着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文化思潮竞相绽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少年在思维上的创新性和在应用上的灵活性。但是不同思潮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并存也会给青少年价值标准的树立带来困惑。传统的文化观念已经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但是新的价值标准还在摸索探索之中。可见以上影响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三个因素都有自己的偏向性,为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者协同作战,发挥整体优势,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据介绍,“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当一方完善与进步的时候,也会促进其他两方的完善和发展,反之亦然。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联系,时刻关注青少年在学校的动态,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家长处获取学生信息,通力合作解决难题。

  青岛崂山一中在探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推进家委会建设,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发展增添活力。这对追踪新时期青少年人才成长具有指导意义。在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家委会全面参与学校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不断地同老师进行交流。在肯定老师、学校对学生培养所作出的贡献时也不忘自身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二者结合,为学生的发展增值。

  目前是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青少年也不容置疑地卷入到信息社会中。大数据时代社会环境对教育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如今流行的微课、慕课都时刻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实践,催促着教师们不断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微课”带来课堂教学新模式,日前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二小学开展了一场“微课”教学,与单纯传输知识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将视频、跳舞、美术等因素融入到课堂中,带给青少年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的特点将青少年融入到教学中去,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学校应该对教师微课程的制作多加培训。家长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线上课程,激发青少年的学习潜力,助力青少年成长。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教育模式和方法,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除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外,曲池专家谈到,“信息自获因素”也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当今时代是新媒体的天下,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都让信息的流动与获取更加便捷。

  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信息自获过程中监督力度的缺失,都会让青少年过早地接触不符合自己年龄的信息,进而导致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行为年龄的飞跃成长,这都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持续健康的发展。一方面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递与搜索变得更加便捷,给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益处和乐趣。青少年在自由获取信息的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也让青少年在平等、自由中发展自我。

  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青少年可以脱离家长和老师的管理和支配,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来赢得欢迎,通过对天性的释放一定程度上可以挖掘青少年的潜能,也提高了青少年的自信心。网络也为青少年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空间,虚拟的网路环境可以让青少年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而缓解情绪压力。青少年也可从大数据中获取学科知识,通过网路查询课上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而加强联系,巩固知识。

  近日“2018全民阅读——河南省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暨移动图书馆“童悦e站”在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时启动。“童悦e站”移动图书馆也已经上线并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将为读者提供自助查询、资源阅览、活动预告、社交分享等线上服务。移动图书馆的上线为青少年能随时随地阅读提供了便利,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通过移动设备写出自己的体验,并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青少年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会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做出令人不解的行为。有新闻报道称16岁少年3个月时间偷划母亲40万元人民币打赏网红女主播,而这仅仅是为了想要博取主播的关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7年6月,全国的网络直播用户共有3.43亿,占网民的45.6%。而每十个直播用户里,就有一个是青少年,重金打赏主播的小学生已占到52%。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失败促使他们从虚拟社会中寻找认同感,用礼物来刷存在感。

  青少年“线上”和“线下”自我的错位,最终会造成青少年自我认同感的失败。因此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手段。一方面发挥网络的优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好的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对待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

  青少年的成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的言传身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是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方法,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青少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之路上,家庭、学校、社会在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多沟通和交流,努力创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产生影响外,“信息自获因素”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灵和行为的成长和成熟,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肃清网络不良文化,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绿色网络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就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构建清朗网路空间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总结出,对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现象,应该从青少年本身出发寻找制定解决方案。团中央权益部协调督导处处长梅峰最后在会议指出,应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层面对青少年进行保护。家庭和学校应该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给予青少年自由上网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意识。企业在研发游戏产品为青少年提供日常娱乐的同时,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提供好的游戏产品。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以及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来保障网络环境的绿色健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对以上影响青少年成长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新时期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特征,它们从不同层面引领者青少年的成长。但是这些因素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因此应该多视角分析追踪青少年人才成长因素,这样才能圆形的、全面的追踪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