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专题活动 >> 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 >> 案例推荐区 >> 正文

从追逐到引领,培育网络思政KOL

发稿时间:2019-11-19 14: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索了“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近几年,针对当前互联网发展态势,强化了其中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建设,以孵化网络思政工作室为切入点,以培育网络思政KOL(意见领袖)为突破口,有力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效果。

  一、工作基础

  2014年,学校成立新媒体中心,着手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优质思政内容;2017年,学校确立了“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方案,将网络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纳入体系建设;2018年,由新媒体中心孵化的日初之光网络文化工作室立项成为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以网络文化工作室为载体,开始建设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重点孵化和培育网络思政KOL。

  (一)团队建设

  工作室现有指导教师1名,由学校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担任;专家顾问5名,分别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委高校工委、日照日报社等校外单位和创意设计学院等校内专业教师;学生团队70人,来自学校十个二级学院。

  工作室每天晚自习和周末进行业务培训和内容制作;邀请校内外教师为学生团队培训,提高网络新媒体人才队伍对信息的分类加工及整合处理能力;组织团队成员到济南、青岛等地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先后加入中国大学生在线联盟、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青春中国高校制作联盟、日照市新媒体联盟等平台,提升新媒体团队的视野和能力。

  2017年7月份,学校成立新媒体联盟,将秘书处设在工作室,首批联盟会员53家。新媒体联盟成立后,有力地指导各理事单位在工作中不断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阵地不失守、导向不含糊、发声有分量,成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力组织者、管理者。

  (二)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学校在各新媒体主流平台的布局,确保学校宣传渠道和影响力的全覆盖。已搭建起微信矩阵,涵盖服务号、订阅号等不同类别的校级微信公众号8个、二级学院公众号10个、职能处室公众号5个;微博矩阵共建有15个学校蓝V认证新浪微博;不断拓展新媒体载体,丰富在今日头条、QQ校园号、B站、抖音等平台的内容传播。

  二、具体做法

  1.物色对象

  根据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和网络思政教师工作室的受众需求,我们将孵化和培育对象放在三个群体上:优质的思政教师,广受爱戴的师德标兵和辅导员,以及自带流量的学生KOL。

  我们遴选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经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打磨过,学生认可度较高的思政课优秀教师郭雁南、苗薇薇、张妮妮;近两年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出的师德标兵冷波、王大利、张春梅;2019年新入职的苑媛、山淼两位年轻辅导员;新媒体中心孵化的学生KOL社交达人和街舞达人。

  2.打造团队

  围绕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思政工作室,我们根据“主理人”的不同属性量身定制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以达到更好的内容产出和传播效果。

  在思政课教师工作室团队组建上,我们充分发挥老师们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内容制作侧重于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短视频化和实时的时政评论,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在网络上延伸;在师德标兵和辅导员工作室团队组建上,我们突出老师们的亲和力、感染力形成的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内容体现;在学生KOL工作室团队组建上,我们强化年轻人的网络表达方式,寓教于趣,打造区域性“网红”。

  3.品牌效应

  根据不同“主理人”特征建立的网络思政工作室,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些风格特色鲜明的工作室生产的网络思政内容,也具有了较强的辨识度;不同主理人的相对垂直专业领域聚集了同好者形成的“兴趣部落”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用户黏性,主理人的KOL属性得以增强,思政教育效果亦受到正面影响。

  三、思考与打算

  1.强化思政教育的破壁和破圈

  致力于打破思政教育线上与线下的壁垒,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于生活,使之能够顺畅的被受众接受;致力于将网络思政的受众主体从学生拓展到更大范围,使网络思政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参与的自发行为。

  2.从追逐到引领

  致力于将网络思政从适配新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载体,从而吸引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对象群体,到主动去引领年轻人的审美、兴趣、价值导向,成为更加有力的思想引领者。

  3.探索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可复制性

  致力于在实践过程中打造网络思政工作室“标准”,使成功的案例可以不断自我复制、迅速推广。

责任编辑:崔宁宁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