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专题活动 >> 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 >> 案例推荐区 >> 正文

用好社会实践,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发稿时间:2019-11-19 13: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措施,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责任感缺失普遍存在

  对于00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加的追求自我,个性更加的鲜明,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责任感”的普遍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意识”严重的淡化,“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等方面。“泼熊事件”、 “虐猫事件”、 “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大学生骂父殴母事件”等让人扼腕痛心。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令人担忧

  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点。而绝大多数人,对于“国民”“公民”的概念首先是模糊不清的,继而对于作为一名“公民”如何“爱国”,如何“理性爱国”,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等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某调研指出,在随机采访的20名大学生中,只有31.36%的学生表示“会考虑”参加大学生下农村基层或去西部支教的号召。?

  (三)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影响未来

  对于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而言,良好的生活质量,使得从小即养成了诸多不良生活作风与习惯,优越的生活环境、激烈的教育竞争反而减少了他们认识生活的机会,导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复杂社会问题理解往往片面化、简单化、极端化,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教育新法宝,帮助学生把正人生航向

  马克思主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着力点放在实践育人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育人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

  文化传媒系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等活动,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坚决杜绝为活动而活动,将思想教育内容春风化雨,融入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全部流程,多角度切入,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树立公民意识、补足生活阅历。

  (一)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温度,弥补学生责任感缺失

  责任感缺失,原因来自很多方面,一方面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急功近利,重个人轻社会的功利思想;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关爱乃至溺爱,性格上容易形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抗挫能力差、公德意识淡薄等弊端,导致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公益慈善类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其活动核心是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参与该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参与者角度介入,亲身接触社会中的底层群众,了解他们疾苦、帮助改善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定位,感受社会和集体的重要作用,学会感恩,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多年来,“印象乡村”团队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用微薄力量,通过公益活动的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儿童提供关爱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先后为高青县唐坊镇、淄川区罗村、北崮山村的1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淄博市齐心公益的70余名“智障”儿童进行了志愿服务。

  团队成员张文选在参与2018年高青县唐坊镇“七彩假期”社会实践任务后,对志愿服务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回校后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半年的志愿服务时长即达到了300小时以上,在2019年毕业时更是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社会公益组织,目前为我市某公益组织的优秀社工。

  (二)用社会实践的主动参与、理性思考、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建立,受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参与意识,二是理性意识,三是维他意识等。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各项事务并不关心、不参与或仅仅被动参与。比如,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市长、人大代表等是谁都不知道,更别提积极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了。这样,学生群体对国家、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无从谈起。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以往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视角,信息爆炸时代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虚拟空间盛行的今天,大学生很容易被各种网络信息所左右,近期的香港问题就是一个例证,理性思考能力能够确保学生不迷失。维他意识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当每一个公民都替别人“鸣不平”时,才会使每一个个人的权利得到最大的保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以社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项目执行、活动过程甚至公共利益的完善和建设中,使学生认识到个体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的意义。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理性思考思维模式,比单纯校内教育、填鸭式教育更具有实践意义。

  (三)用社会实践的人生感悟,提升学生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理性认识社会现象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切身感受的角度,更加真实的认识社会,认识社会职业,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型各色的人群。同时,在增加认知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引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如何应对负面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做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在2017年“互联网+教育”走进沂源县的实践活动中,从食、宿地点的联系,服务内容的确定,都是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的,因本次服务地点为乡镇幼儿园,在对接过程中,个别成员出现了接受不了、不理解的情况,此时指导老师根据现实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进而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理论结合实际正确的认识了负面问题。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单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现实的,而是通过实际的体验、体会、感悟自己得出来的,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得出来的。

  三、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积极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系微信公众号、微博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构筑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全面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微信公共平台和微博全年共更新发布消息176条,将我系动态、大型活动掠影、简讯通知、生活常识及时通过手机客户端让全系学生全面参与及时了解我系全面发展动态。同时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按照团中央共青团改革的一系列安排,大部分高校均已开始执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从近两年的运行情况看,与往年相比较在参与人数、活动类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就社会实践的重要程度而言,改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主要问题在于,制度制定过程中,缺乏深度的思考、有效的调研,导致门槛过高,学生的负面情绪较大。其次,此项工作大多数由各高校团委统筹,各系团总支具体执行,但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单单依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善的,学校的其它职能部门、系(院)科室、教师队伍的共同参与,是其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第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所需的食、宿、交通、保险等基本费用难以保障,特别是在“三全育人”的要求下,动员全体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深入到基层参加实践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宣传,品牌建设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印象乡村”团队积极利用各级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实践活动影响力,通过中青校园网、山东网、大众网、淄博人民广播电台、鲁网等媒体网站共发稿,扩大影响力。在“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2018年第三届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公益传播力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实践团队奖;荣获2018年“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摄影奖等。

  中青校园网刊发《山东高校学子开展教育活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青校园《淄博职业学院学子走进本土社区提供温馨科学早教服务》;鲁中网刊登《淄博职业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淄博人民广播电台《淄博职业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淄博新闻《淄博职业学院学生围绕儿童早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大众网《淄博职业学院学生围绕儿童早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鲁网淄博《淄博职业学院学生围绕儿童早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淄博职业学院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文艺汇演》等。

  通过社会实践,以网络为载体和宣传平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全面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责任编辑:崔宁宁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