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乡村振兴人才“种子”
发稿时间:2025-02-19 09:4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孙恒超 赵国栋)今年寒假,对19岁的央金而言,意义特殊。就读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她,回到家乡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药草村,在村委会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见习。
“这是我大学的第一个假期,我跟着村干部慰问村民、宣讲政策,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脚下泥土越多,对群众感情越真。”央金说,寒假虽然短暂,但她更愿意让自己快速“充电蓄能”,毕业后更好地服务家乡发展。
实际上,央金还有另一个身份——肃南县“村级后备干部”。得益于该县2024年探索实施的“共富先锋雏雁培养计划”,和央金一样,肃南有19名大学生和19名在职村干部(含农牧民)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孵化”。
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下辖102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是甘肃省委确定的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先行试点县。
肃南县委组织部2023年的调研显示,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649名,平均年龄为43岁,35岁及以下的占18.95%,大专及以上的占23.27%……
“农牧村要发展,村干部是中坚力量。但现在村干部年龄偏大、本土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成为我们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肃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晟提出,能不能在培育上做点文章,用村干部岗位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同时让年轻村干部提升学历。
肃南县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县2021年、2022年、2023年普通高校大专招录人数分别为111人、100人、103人,生源有保证。“共富先锋雏雁培养计划”由此诞生。由肃南县委组织部牵头,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选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并采取全日制委托培养、单考单招学历提升、高校毕业生短期任职培训3种方式培育“雏雁”。
学校按照小班教学模式,开设“1+X+N”课程体系,确保委培学生毕业后都能懂基本政策、会业务知识、能处理问题。“1”即党的创新理论,“X”即生态环保、乡村旅游、畜牧实用技术等专业课程,“N”即因村施策提出导游、农业畜牧初级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社工等职业技能培训证书要求。此外,按照“学历提升+实践锻炼”的双向培养目标,全日制委培学员在前两学年寒暑假期安排回村跟岗见习,提前参与村级事务处理。
“入学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完成在校学习任务的每学年补助5000元,第三学年下学期安排回村就业实习,按期毕业、试用合格后回村担任村干部。”肃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段贵堂介绍,从2024年起每年委培20名左右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批120人,锻造一批乡村发展掌舵人、创新创业领头人、技术技能传承人。
“培养计划”甫一出台,就颇受关注。“没想到自己参加工作这么多年还能圆大学梦。”明花乡在职村干部白桃说。皇城镇返乡大学生多杰也深有感触:“我是2022年毕业回家待业的,‘培养计划’出台后第一时间报名,乡镇上已经提前沟通确定了拟设岗位,我深爱家乡的草原,愿意通过任职培训后尽快回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