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把“大思政课”烹制成可口“家常饭”

发稿时间:2025-01-01 09:47: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模拟长征路”的终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盛湖小学的学生们齐声诵读《七律·长征》。此前,该校曾在5公里的“模拟长征路”上,以情景再现、现场宣讲、过关打卡等方式,让学生重温革命岁月,传承长征精神。

  这一幕是张店区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张店区注重贴近学生实际,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师资生力军,筑牢课堂主阵地,拓宽思政教育场,努力将“大思政课”烹制成可口的“家常饭”,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通过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

  强化师资,让思政课充满“生活味”

  “又是第一名!”

  12月6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2024年全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结果,张店区绿杉园小学教师于晓岑夺得特等奖。而这并不是该区思政课教师首次夺得省赛桂冠。

  教师连续获奖并非偶然,这是该区在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的结果。

  “上好具有生命活力的思政课,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张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瑶说,近年来,全区不断深化拓展片区教研模式,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时政述评等多种方式,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原来妈妈带娃这么辛苦,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妈妈付出太多了!”“生命的到来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是张店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一堂别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弯腰带布娃娃学走路、体验“五分钟妈妈”活动,对生命与成长有了切身体会。

  在张店区,像这样情景化、体验式、充满“生活味”的思政课已成常态,课堂变得更富亲和力、感染力,更加有深度、有温度。

  弘扬红色文化,为思政课“壮骨补钙”

  “那一条普通的小木船,静静地停靠在南湖边,看不出它有鲜艳的色彩,人们却叫它‘红船’……”在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的“微”型主题式党史馆内,五年级学生张瑞宸正在向同伴们讲述红船故事。

  华润实验小学“微”史馆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主题,思政课教师编写配套教材《学史明志 好少年坚定信念“红”》,用小故事、新视角呈现大历史,努力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学生成长动力。

  公园新村小学则利用校园内充足的空间优势,建成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红色经典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五老”志愿者谢金昌几十年来收集的红色经典物品2万余件,直观、真实、全景式地展示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全区各学校师生争相前往的“红色打卡地”。

  将党史馆开在教室、校园里,让党史国史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红色文化已成为张店区学生“壮骨补钙”、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凝聚家校社合力,共建大思政“教育场”

  一抹中国红,厚植家国情。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出旗曲响起,昌国小学四年级学生孙楚涵的父母作为升旗手和护旗手,与孩子共同参与了学校的升旗仪式,成为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张店区积极打造“同城一体、同城一时”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带动了全区更多家长、市民自觉加入这一行动,打造家校社共同参与的爱国大课。

  “最好的思政课,不仅要活起来,也要动起来。”基于这一工作思路,张店区不断拓宽思政课教学“半径”,倾力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心理一体化的大思政“教育场”,也催生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别样景象。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参观了各个时期的陶瓷、琉璃器物,追溯陶瓷、琉璃发展历史后,张店区重庆路中学学生姚惠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我被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所震撼,更为能够走向世界的‘淄博陶瓷’感到自豪!”这堂在博物馆中“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沉浸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强化思政引领力,更需要绵绵用力。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升思政课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视野广度、情感温度和价值高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多接地气、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高品质思政大餐。”张店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凡伟说。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