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振兴县中
发稿时间:2025-01-01 09:40: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提起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校长都犯过难。当前县中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不同程度遇到了资源短缺分散、难以创新、重复建设、泡沫化等难题。推动县中进一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跨越,要求县中校长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学生需求、师资水平和科研条件,聚焦国家战略,发挥优势特长,以改革的智慧盘活更多存量资源,县中课程的“含新量”不断增高,发展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足。
1 多样化推进课程资源规划
县中振兴的根本在于校长要牢固树立县中是差异化不是等级化的发展意识,把普通县域办出不普通的教育作为办学治校的内在追求,实现课程资源多样化、差异化研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长,开发他们喜欢的课程,学生才会喜欢学校,留住县中生源的“根”。
首先,“贯通式”推进课程资源规划。县中校长要注重科学论证,梳理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与条件,通过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县中特色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带动县中整体教改的创新和突破,从而整体提升县中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要深刻把握学段、学校、课程、学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内在联系,以“有中出新”盘活存量课程资源,壮大初中学段的“腰”,触及高等教育的“头”,贯通式推进课程资源规划,避免客观存在的学段、学科课程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其次,将课程资源规划转化为行动方案。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地方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保证基础性、落实选择性、增加开放性,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段特征,立足资源条件,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课程总体规划做出实施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资源建设具体的学年工作计划与学期行动方案,使长期规划转化为学年工作计划,细化为学期行动方案,并相互配套、上下衔接,将县中办学理念、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等内容融入其中。要坚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和可利用资源禀赋发展自己的学校课程,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和政治经济社会新进展、新成果,尤其在理工、艺体、语言智优学生的教育中,形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协同性的课程特色。
最后,依据志趣分类分层建设生涯规划课程。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县中人才培养没有标准的答案,县中校长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探索适合的路径。县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如何引导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以志趣为着力点,依据志趣分类分层建设学业、生活、健康、心理、升学、职业等方面的生涯规划课程,高一研发生涯认知规划课程,高二研发生涯体验规划课程,高三研发生涯选择规划课程,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方案,搭建融通高中与高校、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生涯规划课程平台。
2 三级协同做大做强课程资源增量
课程资源是县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校长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做大做强课程资源增量,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协同建设为基本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为核心功能,形成县中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首先,校本化整合三级课程。开好开齐国家课程相关内容及地方课程,积极研发校本选修、校本专修课程,实现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级课程的有机衔接和优化整合,注意避免高一并行科目过多,盲目“超前学习”现象。四川省苍溪县城郊中学校构建了国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用课程开发来统整国防教育资源,优化国防教育结构,完善国防教育内容,用课程支撑国防教育活动。
其次,拓展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河北省正定中学坚持党建工作与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正定红色资源,形成具有正定中学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彰显“大思政课”的育人特色。
再次,开拓实践课程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融通县中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按照“由问题切入课题研究”的思路,解决了如何开展理化实验改进、自制教具、实验管理、实验教研的四大问题,自制教具100余种,改进实验30余个。
最后,打造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互联网与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数字化课程平台,通过平台面向师生提供网络课程、数字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虚拟实验实训等类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山东省昌乐一中针对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单一问题,开发学生学习指导系列微课,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别有针对性开发教材阅读指导微课。
3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课程实施
课程是县中办学特色和文化催生的沃土,系统治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是县中办学特色和文化催生的重要保障,帮助学生选择最佳课程组合去发展应对未来的关键能力是课程的重要支撑。
首先,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校长要结合县中实际,坚持“凡设必审”“凡用必审”原则,制定县中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3个年级各学科课程,在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同时,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开展校园艺术、体育、阅读、科技、人工智能等社团活动。压实校长主体责任,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原则上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其次,研制县中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适应新时代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研制县中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优化高中阶段学生的选课走班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数字化研发学校课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责任,开展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
最后,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可以实施年级组、班级组、教研组捆绑考核制度,构建“以学评教”课堂评价体系。年级组捆绑考核,保证课程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形式不走样、方向不偏离;班级组捆绑考核,保证学生选课指导和生涯规划在落实过程中增强教师团队协作,均衡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教研组捆绑考核,保证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在日常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通过课题引领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素养4个维度的教师“教”评价以及参与状态、能动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5个维度的学生“学”评价,根据课堂教学有效性四大特征,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角度,健全“以学评教”数学课堂评价体系,形成“记录与描述—分析与解释—回应与改进”的评价过程,推动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河北无极中学立足县域高中实际,创新出“三型五共”课程体系,“三型”即“基础型”“综合型”“拓展型”,“五共”即共向、共健、共艺、共行、共和,课程搭建学生适合奔跑的赛道,利用云平台的可视化数据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课堂,针对性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