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做好“法治育人”这道校园必答题

发稿时间:2024-12-29 10:03:00 来源: 法治日报

  “这项重要工作和法治宣传一样,你来做再合适不过”,2021年8月底的一天,我接到了电话通知,院领导的语气坚定有力。 

  不久,重庆市巴南区六部门联合发文,百余名法治副校长在新学期里正式“持证”上岗。我也在法院附近的龙洲湾小学接到了这项重要工作的聘书,开启了任期三年的法治副校长宣讲之路。 

  学校日常对接工作的是王老师,第一堂法治课便在她推荐的班级中开讲。通过PPT演示,我作了民法典专题宣讲,全校同步进行录播。 

  宣讲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法治这门课的浓厚兴趣,在游戏网上充值和动物咬伤维权的案例互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各式各样的答案充满了想象力。 

  如何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法律知识,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起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在那堂法治课后,成为我脑海中时常萦绕的一道题。 

  记得2022年5月在对毕业年级宣讲中,结合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典型案例,我对违法与犯罪、常见罪名和刑罚作了漫画辨析,并对在校期间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进行了现场抽问和检测。参与旁听的老师事后幽默地说,这种方式学生们连个瞌睡都不敢打。 

  随着国旗下法治宣讲、暑假安全法治教育等活动深入开展,我发现在小学一线的教学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内核就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为更好契合这门课程,我探索搭建一种体系化的“4+2+N”法治课模式,即把每年9月开学季、12月宪法宣传周、来年3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月毕业季这4个关键节点,与防不法侵害、校园安全这两个专题以及N场微课堂深度贯通,将听课对象固定为六年级和部分五年级学生,实现学期开学时的“第一课”到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全覆盖。在授课内容上,我以社会热点案事件和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对照4个关键节点分专题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并用“实体法+程序法”的方式为师生们进行梳理答疑。 

  印象最深的一次课程是模拟遭校园欺凌后学生的内心世界,当我用一张白纸在师生们面前揉成一团然后再慢慢展开时,偌大的会场十分安静,只听得见纸张复原的声音。课后,有同学给我留言,分享其如何加强防范和预防,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法律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条文,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法治教育,也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的宣讲,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端正价值。 

  在我的聘任证书中,收藏着一位学生的保证书。那是在一次校园法治宣讲后,针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校领导、班级老师当晚和我一起走访该学生家庭时,他在书房里流泪写下的“十个承诺”。 

  此后,我又对接联系了片区民警和区检察院干警,与学校周边文具、餐饮等店主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校园周边环境“第二课堂”作用,凝聚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更多合力。 

  未来,我将继续在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师生们做好服务保障,推动“4+2+N”法治课模式取得新进展,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督察室副主任 李春光 

  本报记者 战海峰 整理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