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新就业群体婚姻家庭的10大特征

发稿时间:2024-12-07 23:53:00 来源: 中国妇女杂志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8400万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约占全国职工队伍21%。千方百计维护好他们的劳动权益,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事关千家万户安康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新就业群体婚姻家庭状况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通过走访观察、座谈交流、个案访谈,以及借助相关调查机构完成抽样问卷调查,探寻这一群体婚姻家庭动向和状况。3122份有效问卷中网约车司机占32.5%、外卖配送员占20.2%、货车司机占19.5%、快递员占15.6%。还有12.2%没有选择类型,多为兼职者。男性75.1%、女性24.9%,平均年龄37.7岁,从事新业态平均年限6.5年。超八成(80.4%)被调查者为已婚(包括离异、再婚、丧偶),有孩子的占75.6%。他们的婚姻家庭状况呈现如下特征:

  1.兼顾家庭、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是选择新业态主要原因 

  “灵活自由,自主掌控时间”(53.7%)、“收入不错,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生活”(32.9%)、“挣钱、带娃两不误,兼顾工作和家庭”(20.7%),在被调查者选择新业态原因中排前三位。充分平衡工作与家庭,相信靠奋斗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为他们打拼的重要出发点和驱动力,他们不辞辛劳平均每天工作10.8小时、每周工作5.9天。

  2.超六成伴侣是亲朋介绍或老家相识的 

  在已婚被调查者中,34.6%是通过“家人、朋友介绍”的,27.0%“在老家认识的”。还有5.7%“工作、跑单中结缘”、3.9%“网上相识”、2.6%“老乡聚会时结识”、1.6% “参与社会机构、平台企业等组织的相亲活动”。调查还发现,9.5%已婚被调查者是从事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业态的“夫妻档”。

  3.同甘共苦、齐心打拼,75.2%伴侣幸福感强 

  数据显示,75.2%被调查者认为与伴侣“感情挺好,同甘共苦、相互理解和体贴,有幸福感”。幸福感表现也很具体,“夫妻一起为家、为未来打拼,动力十足”(27.1%),“虽不在一起但彼此牵挂,几乎每天微信、视频”(21.2%)。20.7%被调查者强调“他(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心理依靠”,16.3%表示“聚少离多,更珍惜彼此”。近半数(44.2%)给婚姻质量打了满分10分,平均为8.02分。

  也有不少人自认婚姻堪忧。“各忙各的,沟通少,有距离感”(7.2%),“长期分居,缺少夫妻生活,婚姻只是形式”(4.9%)……

  4. 珍爱家庭、渴望团圆,“常相思,云相守”是常态 

  被调查者珍爱家庭,珍惜与家人共处时光。32.3%夫妻“家事共商家务共担”,19.7%“周末与家人一起聚餐、逛街、运动等”。很多家庭不能厮守日常,但云相守随时随地。“一家人分居各地,相聚在微信群”(16.1%),“再忙过年也要回老家团圆”(18.1%)。也有24.2%感叹“几乎没闲暇生活,难以陪伴家人”,14.9%为“四处奔波,家庭生活较为动荡”而忧虑。

  5.家庭顶梁柱、生活担当者,主要开支用于家庭建设和“一老一小” 

  调查显示,近半(45.1%)被调查者的月收入5001-10000元。已婚被调查者主要开支排在前五位的是:“承担家庭日常生活主要支出”(75.1%),“自己日常生活”(56.7%),“养育、教育孩子”(52.7%),“租房、还房贷”(42.8%),“赡养老人,贴补老人生活、看病等费用”(42.6%)。

  他们大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在被调查者伴侣从事职业的选项中,“自由职业、打零工”的占24.4%,“没有工作”的占20.4%……

  6.“个体流动”向“家庭流动”转变,超六成与爱人“在一起”,超五成把孩子带在身边 

  既要打工赚钱,又要与爱人、孩子“在一起”,是他们“过得好”的追求。调查发现,61.8%的被调查者和爱人“在一起生活”,51.8%把孩子带在身边。相较于第一代进城务工群体单枪匹马闯世界,新就业群体呈现“家庭流动”的趋势。

  此外,被调查者的配偶15.6%“在老家”,5.5%“在别的城市打工”。19.8%被调查者“孩子跟母亲一起生活”,14.7%“孩子和老人生活在老家”。

  7. 孩子是最大牵挂,注重亲子沟通和品德教育 

  已婚被调查者中75.6%有孩子,36.9%有一个孩子、32.1%有两个孩子、6.6%有三个及以上孩子。最大的孩子平均15岁,最小的孩子平均10岁,大多处在读书、成长关键期。

  他们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伴成长,如果分居异地,“时常微信视频,沟通好、关系亲”(19.1%),“总是‘遥控’讲道理”(16.6%)。也有些人深感力不从心,“几乎没时间和精力管孩子”(15.5%),“除了给钱和买礼物,为孩子做的很少”(9.0%)。

  在家教方式上,选择“注重孩子品德教育、技能培养,分享社会经验”的占70.5%,“努力奋斗,给孩子做榜样是最真实的人生指引”占52.2%,“关注孩子身心成长,与孩子做朋友”的占33.4%。22.8%的家庭呈现“日常教育以母亲为主,父亲更多是物质支持”的家教情形。

  8.主要压力和烦恼与家庭息息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压力、问题、烦恼前五位:“工作和收入不稳定,经济压力大,家庭负担重”(64.6%)、“工作时间长强度较大,难以享受正常家庭生活”(31.2%)、“长期不在家,对老人和孩子有歉疚”(22.8%)、“担心父母健康,无力、无暇赡养老人”(21.5%)、“在打工地买房、孩子上学等政策受限,家人、孩子没法在身边”(13.6%)。此外,“不知如何管教孩子”“缺少夫妻沟通、家事调解技巧”“流动性大,没法从长规划生活”等,也令一些被调查者忧心忡忡。

  9.最大心愿:盼在住房、落户、孩子上学等方面享政策优待 

  被调查者心愿清单中,前三位是“优化流动人口融入政策和实施行动,在住房、落户、孩子上学等方面有政策倾斜”(43.0%),“与公司签合同、上保险、享福利,权益更有保障”(41.0%),“多赚钱,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28.7%)。

  还有很多围绕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的实际需求:提供免费体检、心理咨询,群团组织、平台公司等组织更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家教指导、家事调解、离婚诉讼服务等等。

  10.家安何处?就业地买房定居和想回老家两者比例相当 

  对于未来安家、定居计划,被调查者有些目标明确,有些边打拼边筹划。25.9%“已在工作地买房安家”,25.2%觉得“不能总在外漂,早晚要回老家”。还有14.4%“选择自己和家人心仪的城市”定居,12.2%“有了积蓄,去县、镇创业、安居”,3.1% 则“不想回家乡,只想留在大城市”,10.3%表示“没想好,走着瞧”。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为他们提高婚姻家庭质量,实现美好生活服务,是全社会的责任。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在调查数据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分析研判,为拓展和深化新就业群体婚姻家庭工作,推动出台相关公共政策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李华锡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