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强化依法治校 法治共育未来

发稿时间:2024-06-19 10:40: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项一喜

  浙江省杭州市澎博小学创始于1910年,办学历史悠久。2015年,学校易地新建,成为上城区艮北区块首所现代化、高标准小学。学校以“行远自迩”为校训,秉承“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积极构建依法治校“澎友生态圈”,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依法共治 博闻强“制”

  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抓实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推动依法治校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工作机制。通过组建学校依法治校联络员队伍,聘请法治副校长和校外律师,构建家校政社共同参与的“澎友生态圈”,加强4分支10部门的队伍建设,凝聚依法治校力量。学校以章程建设为抓手,以学校发展需求及师生利益诉求为基础,系统制定制度建设任务清单。常态化梳理学校规章制度,累计废止31项,编印《杭州市澎博小学规章制度汇编》,收录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校园安全、财务后勤、行政会务5大类87个规范性文件。通过畅通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24小时“知子花”热线等途径,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践行全过程民主。完善红领巾自治委员会,每年平均听取近百份关于课程、环创等问题的学生提案,提升学生自主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学校对近3年收到的2000余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实行“普通建议1小时回复、疑难问题24小时回复、重大建议持续跟进”,提升协同治理水平。学校获评杭州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做好依法治校工作。

  依法共护 博爱有为

  坚持学校主体地位,协同“澎友”力量,设立“好澎友”学生保护委员会和校园欺凌治理委员会,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学校联合属地街道设立区域首个校内社工站,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家教指导等专业辅导300余次。利用每年新生家访,累计为近万名家长赠送《依法带娃宝典》,提高家长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经制定《杭州市澎博小学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校园安全工作提示单》,实行“首遇责任制”,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每学期围绕招师、招生、招标等领域开展法治体检,确保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学校累计开展全真地震演习、消防演练、防欺凌宣讲等活动百余场,培育“江林育法”“上城青少年法治热线”“钱塘少年心理健康热线”等项目,为师生安全打牢基础。学校管理干部获评杭州市平安校园先进个人。学校健全校内师生权益救济制度,坚持“事前介入、事前把关”,确保“程序正当、实体合法”。定期开展“校长有约”“膳管会”“邀约式家长会”等活动,畅通诉求反映渠道。依托特聘律师、家长律师、法治副校长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开展“移动小法庭”进班级、家庭、社区7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40余次,成功调解校园纠纷10余件。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杭州市文明校园、杭州市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等荣誉。通过将依法治校融入共护环境,实现教育教学、法治教育等同步推进,切实推动全面依法治校进一步深化。

  依法共创 博采众长

  学校制定《杭州市澎博小学美好教师十大标准》,开展“美好教师”“感动澎博十大人物”主题活动10余场,开设“行远法治大讲堂”20余次,提高了教师依法施教的能力。近3年,累计20余名教师获评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职工施检英入选2023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致敬平凡”年度人物,相关事迹被《中国妇女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开设法治小导游、模拟小法庭等法治课程群,开展法治辩论赛、“镜遇美好”校园电影节等活动20余场,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舞台剧《包拯断案新编》获杭州市第七届“阿普杯”普法创意大赛三等奖,微电影《依法带娃》等被《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获杭州市“阿普杯”普法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6年获区演讲比赛一等奖。2022年三星级讲解员陈禹彤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校长项一喜主持的课题“疫情背景下对小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立项省级课题。学校借力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成立“享法澎友圈”,开设“法学博士大讲堂”和“今日享法”专栏,每周五邀请在司法行业工作的家长进校园,现已开展“约起来,我们共同成长”法治课堂30余节。组建“蓬勃”法治宣讲团,向师生、家长、公众提供法律知识宣传及普及服务200余次,获上城区首届“普法达人”称号。案例《价值引领,全面构建法治校园新风尚》获2023年杭州市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优秀案例特等奖。

  依法治校,澎博有为。学校将继续扩容“澎友生态圈”,坚持依法共治、共护、共创,弘扬法治精神,持续提升依法治校现代化水平,促进法治共育,为培育学生“博学通达”的美好未来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项一喜)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