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培养积极的阅读者和理性的表达者

发稿时间:2024-06-15 09:38: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阅读和表达一直是最为重要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多年来,我校始终秉持“培养积极的阅读者和理性的表达者”这一阅读主张,坚持阅读与表达“双管齐下、协同发展”,让学生爱阅读、懂选择、会阅读的同时,学会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同步设计阅读与表达的支架,让阅读走向深度,让表达回归理性。

  搭“支架”——让阅读变得甜美而深入

  当下,我国的儿童阅读得到了普遍重视,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各地书香校园建设力度很大,但综观儿童阅读现状,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刷屏”时代,不少儿童“机”不离手,浮光掠影式的“浅阅读”普遍存在;受升学和学业质量的影响,不少父母、教师对阅读要求存在功利化倾向,考的就读,不考不读;再者,教师在阅读指导上策略不多、引领不够,常常陷入“要求过高、指导过多、过程太急”的泥潭。如此阅读,儿童很难感受到阅读的美好,深度阅读更是难以实现。

  为了把儿童阅读引向深入,我们最常用方法就是搭建“阅读支架”。搭“支架”,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把阅读任务逐渐由教师安排转化为学生自我需求。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为儿童搭建三类“阅读支架”,即兴趣支架、规划支架和任务支架。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就设计了这样的“兴趣支架”:一是学唱《好汉歌》,从经典歌曲中感知“好汉形象”;二是观看经典影视片段,初识“好汉”;三是结合社会生活、个人阅历,点评辨析“好汉形象”。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好汉形象,教师们又设计了两大“任务支架”:一是“水浒英雄竞选大会”,包含讲述英雄典型故事、绘制英雄的“朋友圈”、收集名家名评和影视经典形象、点评英雄是非功过等阅读活动。二是经典名著剧目会演,包含创编演出脚本、组织脚本排练、绘制宣传海报、设计观演剧票和邀请函、选购服装道具、适配背景音乐、制作演出大屏等实践活动。

  为了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必然潜心文本、揣摩人物、选购道具、反复操练,还吸引了不少家长参与指导。整个阅读活动持续一个月,书里书外、校园内外都弥散着阅读的静谧与甜美。

  读书如登山,读不同的书,就如攀登不同的山,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都是登山途中的一道道美丽风景。搭建一个“阅读支架”,就是为儿童建一部攀爬“书峰”的梯子,就是陪同孩子拾级而上,去领略书峰之上的无限风光。

  强表达——让思辨力在阅读中生长

  阅读与表达,是一体两面,彼此依存。没有阅读的表达,表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没有表达的阅读,阅读就如同没有产品的生产,显得肤浅。余秋雨说:“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组建自己的灵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见到场景往往是这样的:学生“安静地阅读”,然后教师或家长通过一份阅读试题,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会做则表明阅读认真、效果明显,而对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情感、逻辑、思维品质关注甚少,师生间积极的阅读互动更少,即使有“表达与交流”,也多处于单向的、低阶的、浅层的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坚持阅读为基础,以阅读任务、问题情境来驱动,优化阅读与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来检索、推断、整合有关信息,形成初步认知与体验,通过比较、质疑、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化认知,形成自我观点,并在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开展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理性表达,从而让阅读与表达形成双向正循环。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作品,被称为冒险小说的鼻祖。指导本书阅读时,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鲁滨逊不顾家人劝导和个人生命安危,在没有任何航海经验的情况下,只身冒险,这种叛逆行为难道也要我们学习吗?

  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那么,成长中的女孩要不要读这本书呢?……

  面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决定举办一场辩论会,主题为“新时代是否需要‘鲁滨逊’”。正方观点是新时代需要“鲁滨逊”,反方观点是新时代不需要“鲁滨逊”。辩论会前,教师要求学生们先了解鲁滨逊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性格特点以及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围绕观点把阅读感悟、文献检索的相关资料等整理成“资料卡片”,用作辩论会时使用。

  我们认为,良好的表达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的阅读力与思辨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此,我们积极搭建阅读与表达的平台,结合每日晨诵,开展“松小好声音”活动;联合新四军纪念馆开展“小铁钉讲解员”评选活动;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美文领读者”海选活动,选中的学生会“走班”领读;结合经典名著阅读和影视剧场景,开展“经典剧目配音秀”“经典人物模仿秀”等活动。

  我们还把学生的诵读、讲解和表演录制成视频,在校车、校门口、图书馆的电子屏播放,在校园公众号上发布,以获得更多家长的支持。我们还开展“优秀诗词考级”“阅读马拉松”“校园故事接力赛”等语言实践活动,在一次次真实的表达展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参加完诗词考级后,学生蔡品贤说:“参加这次活动虽然辛苦,但我收获了自信,原来不敢登台的我,现在已学会了使用话筒。原来只知道多背一些诗词,现在的我发现,只有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诗词,也才会发现诗词之美。”

  重生活——让阅读与表达相伴而舞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阅读的第一目标不应该只是增长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开阔、多元、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是让儿童简单地阅读文本,而是要通过阅读育人,通过阅读来认识生活、丰厚人生、改造世界。

  但是,从大多数学校阅读指导的现状来看,儿童阅读经常被衍化成:一本本必考书目推荐、一个个冰冷的知识考点、一份份标准的答案……从中,难以寻找到生活的印迹。

  我以为,无论何时,儿童阅读都应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建立起联系,既要指向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又要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2019年6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召开。当时,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盐城作为申报遗产所在地,要在大会上作主旨演讲。

  在这一真实任务的驱动下,我带领教师团队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阅读情境:“如果你是盐城市的市长,你将如何向世界遗产大会作申请报告?”这是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阅读情境,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驱动性问题。学生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黄海湿地的历史发展、功能与价值;

  ·通过采访调研,了解盐城为保护湿地所作出的努力以及申遗的过程;

  ·通过请教学习,了解申请报告的格式、写法,进而再撰写报告、登台演说。

  活动中,学生还采访了当年申遗工作负责人,了解申遗背后的故事,阅读了《勺子飞来了》,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湿地动物的代表勺嘴鹬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学生从勺嘴鹬的视角看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参观黄海湿地博物馆和东台条子泥,现场感受湿地壮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地貌,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阅读、采访、参观和体验所得,制作成思维导图、自然笔记,印制宣传标语,撰写心得文章并进行宣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湿地、建设家乡作贡献。

  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紧贴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学生阅读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生表达有理有据、有情有义。这样的阅读活动,我们还研发了很多,如围绕盐城的母亲河——串场河,我们开展了“一河串千年,两岸踏歌声”主题阅读行动,创设了“建设串场河主题公园”的阅读情境,搭建了“串场由来”“串场景点”“串场重镇”“串场名人”“串场美食”五个“任务支架”,引导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去触摸千年盐民的生活脉搏。

  再如,我们分年级开展“寻盐城味道,觅文化美食”跨学科阅读行动,引导学生对盐城地方特色菜——“盐城八大碗”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营养价值与制作工艺等进行探究,按照年级分别搭建了“尝盐城味道,讲美食故事”“品盐城味道,享健康饮食”“代言盐城味道,传承美食文化”三个“任务支架”,高年级同步拓展阅读《不孤独的美食家》。通过阅读文本、绘制美食地图、研制家庭健康饮食方案、讲演代言等活动,在儿童阅读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关联,促进深度阅读的真正发生和理性思维的持续进阶。(作者秦岭系盐城市第一小学党委书记、盐城市松江路小学校长)

  作者:秦岭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