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跨越一甲子的精神航标

发稿时间:2024-06-04 10:13: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身着红色蒙古袍,今年69岁的玉荣发言依旧铿锵有力,“希望你们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两位奶奶相信你们比我们做得更好!”5月28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举行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开营仪式上,“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向在场100余名少年儿童表达着殷殷嘱托。

  开营仪式结束后,活动现场变成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追星场,孩子们围在龙梅、玉荣两位奶奶身边,排队等待和“英雄”合影。来自河南的两名少先队员说:“这次真的见到故事里的主人公了,好激动!”

  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发生至今已经过去整整60年,她们的精神穿越一个甲子,鼓舞、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成为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

  想讲给更多的孩子听

  接触龙梅、玉荣的两天时间里,总是能看到她们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她们和蔼可亲、待人客气。就算是在酒店吃个早点,龙梅、玉荣也能引起年轻人围观,每当有人想和她们合影,两位老人都会欣然同意。

  近日,龙梅、玉荣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再次讲起她们讲了60年的故事。

  当年,年仅12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帮父亲放牧时遭遇暴风雪,玉荣记得当时“雪越下越大,羊群顺着风越跑越远”。

  为了保护集体的384只羊,姐妹俩追赶着羊群,与暴风雪搏斗了20多个小时,走了70多里路。

  “你们当时年龄那么小,就不害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玉荣坦言,“我们当时年龄小,没别的心思,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羊群保护起来,不能让集体受损失,羊是我们牧民的命根子!”

  最终姐妹俩被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牧民工人所救,历经长达半年的治疗,才恢复了健康。但是,龙梅和玉荣落下了永远的残疾。龙梅冻掉了左脚的大拇指,玉荣右腿膝关节下和左腿踝关节下截肢。在玉荣小时候,每两年就要换一次假肢,适应重新磨合的痛苦,“夏天最难受,磨破的伤口捂在里面好也好不了”。

  那场暴风雪彻底改变了龙梅和玉荣的命运,她们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她们的感人故事不只被媒体报道,还被写成歌曲、绘成画册、拍成电影,编入小学课本,姐妹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伴随她们成长、变老。

  访谈结束后,记者跟随龙梅、玉荣来到她们的旧居,那是一栋低矮的老式土坯房,门前矗立着一块白色大理石碑,正面刻着“龙梅玉荣旧居”,背面是她们的事迹介绍。进入屋内,房间里摆放着一些资料、图片,还陈列着那个年代的老物件。“当年我们回家后,房前屋后围满了人,阿爸说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可把他吓坏了。”龙梅指着旧居回忆。

  退休后的龙梅、玉荣依旧忙碌,她们忙着给全国各族青少年讲故事、上思政课,每年参加的各类活动不少于60场,即使年龄大了、行动吃力,只要对孩子好,都会积极配合。玉荣发自肺腑地感慨:“我们荣誉够多了,就想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龙梅、玉荣60年的讲述与坚守,在她们的故土得到了现实的回响。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建设了5700平方米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展览馆收集了许多关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珍贵资料,并免费对外开放,是内蒙古开展研学、宣讲、参观等活动的重要阵地,2021年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记者参观展览馆时,恰巧碰到了来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队员渠海妍说:“每次来演出,我们都会来展览馆看看,内蒙古有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以‘草原英雄小姐妹’为原型,我们也想在这儿找找灵感。”

  除了保护好、宣传好“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当地也在想尽办法弘扬、继承她们的英雄精神。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事迹展览馆,教学楼里张贴的主题手抄报,在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第一小学随处可见“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身影”。5月8日,这所学校正式挂牌“草原英雄小姐妹”学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此命名的学校。

  “在家乡成立一所‘草原英雄小姐妹’学校,一直是我们姐妹俩的心愿。”玉荣说,“我们虽然已年过花甲,但是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份爱国主义情怀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为国家建设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发挥余热。”

  “龙梅、玉荣是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我们想让家乡的孩子永远记住她们。”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第一小学校长张永认为,“‘草原英雄小姐妹’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典型代表,她们60年如一日的坚守,又延伸出新的时代精神,值得青少年学习和弘扬。”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

  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土,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传承着“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内涵。

  “妹妹,你在哪儿呀?姐姐,我在这儿!”白云鄂博矿区第一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于紫凌,声情并茂地讲解着“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她是学校里 “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的红领巾讲解员,学校挂牌当天,她再一次见到了崇拜的偶像——龙梅、玉荣。“两位奶奶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这是我第五次见到她们,她们也记住了我!”

  于紫凌说自己小时候就听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2021年学校修建事迹展览馆,便主动请缨当讲解员。她通过听龙梅、玉荣讲述,老师讲解和查资料等方式,不仅对事迹有了详尽了解,还把讲解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每当有人来参观,她都能将故事流畅并充满感情地讲出来,参观的人也会夸奖“这个小女孩儿讲得真好”。

  多年来,通过龙梅、玉荣的牵线搭桥,白云鄂博矿区许多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资助,今年20岁的郝聪慧就是其中一个。

  和郝聪慧谈起“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她难掩激动之情。她说家里有一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读本,“我小时候就反复看,现在这本书也被我好好保存着”。郝聪慧说,家乡冬天特别寒冷,常年刮大风,“当年她们就是小女孩,恶劣的暴风雪天气,她们勇敢地保护羊群,我觉得特别感动”。

  让郝聪慧没想到的是,自己从小就知道的英雄人物,竟和自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郝聪慧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暑假时,她在家乡举办的“奇石文化节”提供志愿服务;寒假时,她到团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委组织的公益托管班当辅导老师。“尽管我现在能力很小,也想发挥自己微弱的光芒,帮助别人。”她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