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副教授“跨栏”进校为何引关注

发稿时间:2023-12-21 09:2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随着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李植发文章表示,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但最近一天入校时,保安在校园里追了他半天,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来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而在出校时,他又被门卫拦住要求刷脸,否则不能出校。

  李植的“跨栏”行为当然有不妥之处,不值得提倡,但他也是以这种行为表明一种立场。李植指出的问题,实际上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高校校门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命题,另一个是高校对内部人员的出入管理。无论是社会人员的“预约”还是内部人员的“刷脸”,都意味着一些高校的校门并没有变得更开放,反而“收紧”了。

  笔者在南京生活工作,几年前,经常和球友一起去南京一些知名高校踢球。那些高校的大门是面向所有人敞开的,并无保安询问,更无保安骑车狂追。我还去大学的课堂旁听过,教师并不觉得突兀。很少有人会觉得大学敞开大门有什么不对。

  而从李植“闯门”事件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今,对大学校门半掩半合甚至“名开实限”的情况,很多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在有关大学校门开放与否的争议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反对开放的“声浪”。今年5月,有市民欲进深圳大学遭拒,质问保安“深大是谁的”,不少网友就以“开放会带来不安全”“扰乱课堂秩序”等理由为“拒入”者叫好。此外,也有身为大学生家长的朋友和我言辞激烈地提醒过大学校园开放的“严重后果”。

  在相关问题上,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大学校门不开放、半开放,而是这种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现象,竟然成为一种“存在即合理”,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大学校门开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这种开放并不等于“不安全”的道理,已经说得太多。在过去技术手段相对欠缺的时代,大学校门的敞开尚不能令治安情形变坏,如今科技如此发达而普及,难道还不足以提供一份安全上的保证吗?

  大学为了抵御“社会人”里可能存在的“坏人”,而把所有人都当成检查对象来对待,这种思路和做法,和大学的包容开放精神背道而驰,也部分放弃了其传播常识、共享资源的社会责任。

  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让“跨栏”的老师刷脸、刷卡,不再“跨栏”,也不是让想进大学旁听的孩子、想进大学踢球的人被挡在门外,而是开拓思维,在开放校园和维持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安全间取得平衡,让大学校门恢复开放自如的常态。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