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上海交大分析测试中心40年默默助推科研攀高峰

发稿时间:2023-11-18 08:2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迎来了40周年庆典。该中心是拥有300kV冷冻电镜、双球差透射电镜、700M液体核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等高端精密仪器的公共科研服务平台,40年来在校内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科研支撑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前身为理化实验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上海交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组建的。该中心现有设备总资产6.7亿元,开放共享设备近200台,实验室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

上海交大分析测试中心的部分精密设备。上海交大供图

  一项又一项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在这里获得重要突破。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崔勇教授团队完成的“手性金属-有机多孔固体的设计构筑及性能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项成果的获取离不开分析测试中心的单晶解析技术支持。

  崔勇团队合成的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分子笼类化合物的结构,无论是数据采集还是数据解析难度都非常高:一方面,因为此类化合物晶体非常小,只有几十微米,脱离母液后极易风化造成晶体骨架的坍塌,衍射点变弱,很难收集到用于结构解析的合格数据,因此在晶体挑选上需要精湛的技术;另一方面,此类化合物结构复杂,晶胞非常大,体积有的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埃,并多数含有溶剂分子,无序严重,不仅需要丰富的结构解析经验,还需要耐心细致的数据处理过程。

  分析测试中心表面与性能分析平台的技术团队成功克服了以上两大技术难点,帮助他们解析出了多个手性MOFs结构,为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和科研成果取得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在分析测试中心支持下发表的重要论文截图。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是颠覆性制冷技术“电卡制冷”专家。这项新的制冷技术其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为零,有望发展为低碳高效的下一代制冷技术,是全球科研的一个热点。

  钱小石团队通过精巧的设计,制备了一种极化高熵高分子,显著提高了低电场下的巨电卡效应,并将循环寿命提高至超百万次,突破了电卡制冷系统工程化应用的重要瓶颈。然而,极化高熵高分子材料不耐电子束辐照,在进行显微电镜表征时,样品结构容易出现电子损伤。

  分析测试中心的电镜表征技术团队与钱小石团队的师生多次沟通讨论技术方案,通过反复摸索,利用冷冻超薄切片技术、低温透射电镜成像技术和高通量扫描电镜极高清成像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该样品的辐照损伤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原位结构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测试中心部分团队成员合影。上海交大供图

  近年来,分析测试中心围绕测试技术方法创新和仪器功能开发等方面主动开展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30余项,并获得了多项国家或地方奖项。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