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逆向关爱!高中生教“银发族”用手机

发稿时间:2022-11-07 09:1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加号,点击视频通话……”伴随一阵铃声,北京91岁商老师用视频电话联系上了远在美国的儿子。

      让如此高龄的商老师顺利学会使用手机视频通话功能的,是她手边的一本《我来教您用手机》。这本厚达300页的册子是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国际部、十一学校国际部、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世青学校的7名高中生,利用暑假完成的。

《我来教您用手机》页面。受访者供图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看病、坐车、购物、娱乐等都需要手机,“一机在手就可以走遍天下”。

      但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了。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而在北京,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还要更大,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了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这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整个社会生活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就越明显。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帮助他们跟上时代步伐,融入现代生活,能更便捷地生活!”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高二年级学生刘思源同学说。

      刘思源是学校“关爱银发”公益团队的主要成员,也是《我来教您用手机》的责任编辑。翻开这本册子,就会发现里面包含了“手机基本功能”“微信”“网上购物”“视频软件”“支付宝”“打车和导航”等10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再细分出十几个小部分,每一个小部分又用多张“图片+文字”的方式进一步说明,完完全全是一部详尽的智能手机使用指南。

      据了解,这本“指南”第一版印刷了500本,已在北京10多个社区里进行了发放。

      与正在不断扩大的老年人群体相比,500本的数量还十分有限。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500本“指南”出炉所呈现出的是一种“逆向关爱”。

      一直以来,00后是社会上新生一代的代名词,他们一直是被关爱的群体,但是这次,他们不再是被照顾的对象,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关爱投向了与他们年龄相差最大的银发群体。

      教老人使用手机的缘起

      超市门口,一位老奶奶焦急地摆弄着手机,握着手机的手一次次抬起又放下,但依然无法用健康宝成功扫码。寒风瑟瑟中,老人最终无奈放弃,转身离去……

      刘思源自己房间窗户正对着一家超市的门口,每次休息往外看时,刘思源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特别是在寒冷天气里,有些老人会因为无法顺利操作手机而焦急地站在门外瑟瑟发抖。“我就在想,为什么那些老人们对于看似简单的操作显得如此困难?我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旁观者。”刘思源说。

      这也是“关爱银发”公益团队成立的最初动因。

      众所周知,00后是网络原住民,而伴随着书本、杂志、广播、电视一步步走来的银发老爷爷、老奶奶们绝对称得上网络的新移民。

      起初,“网络原住民”们信心满满。

      他们首先想到用最直观的方式,于是,孩子们开通了视频号“关爱银发SilverHair”,开始录视频。

      孩子们想得很周到,他们选取的都是老年人们最可能接触到的一些内容,比如“如何微信小程序买菜”“如何在微信中打车”“如何进行健康宝自查”,等等。为了增强老年人的带入感,视频通常先由一两个同学呈现出手机使用的常见场景,然后再从拿起手机开始,一边录屏一边解说,而且孩子们有意放慢了语速,以便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接受速度。“我们的视频也不是很长,每个视频大概两分钟左右。”北京世青国际学校高二学生王紫傲说。

      不过,精心准备的内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很快发现,这些老年人连手机都不会用,又如何看到视频呢?”刘思源说。

      推倒重来。

      这些中学生很快意识到,首先要了解老人们的习惯与偏好。于是,他们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并走进了养老院,与老人们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

      当真的走近这些银发老人时,这些中学生们才知道,自己并不真的理解老年人。

      “他们不是不懂智能手机,而是从心里排斥手机。”这个发现让刘思源感到很震惊,老人们之所以排斥手机,一方面是他们不像年轻人一样有一个经常使用手机的环境,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学会。

      再加上大多数老人都健忘,王紫傲发现,前一天刚刚教会老人如何使用微信语音功能,第二天再去时,他们已经忘掉了。

      仅有耐心是不够的,怎么办?

      “做一本书吧!”刘思源突然有了主意,如果有一本触手可及的册子,老人们随时可以翻开查阅就能知道如何操作,这样老人们学习时的自信心也更强了。

      这个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大家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册子的制作中。

      于是,第一版《我来教您用手机》出品了。

      付出之后是成长

      这一次,中学生们更用心了。

      “册子里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小心机’。”刘思源说,比如册子印刷的纸张采用的是淡黄色,而不是纯白色,就是考虑到银发群体的护眼需求,让光线看起来更柔和。此外,册子里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每页一般只放1-2张图片,而且字体也“加大加粗”了,让老人们看得清、看得懂。

      更符合需求了,自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据了解,第一次印刷的500册非常抢手,现在孩子们已经着手筹划第二版和第三版了。“除了视频号之外,我们还准备做公众号,我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后面的工作上。”北京世青学校高二学生周奕霖说。

      孩子的收获绝不仅仅是爷爷奶奶们的一句感谢。

      不久前的一个周六,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高一学生柳昱辰背着25本《我来教您用手机》,用手机搜索了一个社区的具体位置后,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您好!我是一零一中国际部的同学。我们正在做一个帮助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公益项目,希望您帮我们分发这本小册子。”柳昱辰找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希望获得支持。

      别看柳昱辰交流得这么顺畅,其实,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曾经是他在这个项目中遭遇的最大困难。

      当《我来教您用手机》印刷完成后,同学们本计划送去养老院,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很多养老院进行了封闭管理。

      孩子们在跟老师商量之后,决定进行社区发放。

      “突然要联系一些陌生的工作人员,就会有些羞涩,”柳昱辰说,“而且还要让这些对项目一无所知的社区工作人员愿意接受我们的册子。”

      好在,孩子们手中的这本厚厚册子实在是“够分量”,真的能帮助有需求的老人,与陌生人沟通的尴尬很快就被“做了好事的价值感”化解了。

      随着项目的深入,他们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时间不够用。

      “我觉得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时间问题。”北京世青学校高二学生周奕霖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平时的作业量和考试都逐渐多了起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同学们现在都成了“时间管理大师”,王紫傲介绍,大头的工作,比如书的制作,他们会集中用假期的时间完成,日常的短视频制作,他们摸索出了经验。“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视频,前后制作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我们就用周末来做。”王紫傲说,同学们分成了小组,每个小组两到三周轮到一次制作视频,这样,时间也就能调配开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有的人甚至找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我看了很多社会学方面的书,理论和实践结合,在教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公益活动中,我想将此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由于对老龄化社会的关注,已经上高二的刘思源希望未来大学的专业能和“社会学”相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