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教师评语的变迁

发稿时间:2022-08-15 10:30:00 来源: 文汇报

    教师评语的历史进程似乎并非总是向前行进着的。

  一位退休多年的忘年交上幼儿园时的《情况报告表》,当年他曾给我看过,令我印象深刻。我请他将此拍照后发我——1954年1月24日,上海市私立世界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在园情况报告表》,他当年6岁,读中甲班。

  《报告表》共分两大类,“日常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作业活动能力”。

  在“日常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中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早晨来园会自动招呼先生,记得带手帕,餐点前会去洗手,离开座位会把椅子放进桌下,不能好好午睡,对同伴欠和善,好打架。

  这位忘年交今年74岁了,通过这则简短评语,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1954年,看到6岁的他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而家长通过这则评语,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个了解,并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比如“对同伴欠和善,好打架”。

  第二大类“作业活动能力”里又分6小项:

  “体育”:会排队,在跑步时要讲话,能成队的一个跟着一个走,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游戏。

  “语言”:能大胆发言,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会安静听故事,也能静听别人发言。

  “认识环境”:会仔细去观察,并把观察后的结果说出来,如知道棉花可以织布,认识常见的各种交通工具,也知道红绿灯的作用等。

  “图画手工”:会用心做剪贴,能注意到整洁美观,能顺一个方向去涂色,会用泥捏出个别物体如一个红萝卜、一只橘子等。

  “音乐”:学习新歌很用心,常能听了教养员的范唱后把歌中的意思说出来,喜欢唱“开学了”“十月革命节”,不会跟着琴的节奏做合拍的律动。

  “计算”:认识1—7的数字,会用实物来比较7以内数目的多和少。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世界小学更名为淮海中路第二小学。2008年10月18日,该校又改校名为上海世界小学,扔掉了“私立”二字后重回原名。

  我出生在晋南农村,没上过幼儿园。女儿上幼儿园也在二三十年前了,记忆中似乎没有如此详尽具体之《报告表》。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通过中考升入高中的第一届学生。当时高中学制2年。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原先是语文老师,因学校缺地理老师,他通过自学改教地理课。1980年毕业时,他给每个同学写评语,他下的评语,高度准确地概括出每名同学的情况,他匿去同学姓名当众宣读了几则,每读完一则,大家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知道写的是谁。惜乎我忘记他给我下的评语了(不知档案中有没有?)但他的评语很能切中每名学生的实际,实话实说,就似乎承继了那位忘年交1954年所读幼儿园《报告表》之遗风。

  惜乎这样的传统我们没能继承下来。原因有许多,然讲真话不易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恐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是说现在的班主任缺乏写出针对性强、高度概括出学生特点的评语的能力,而是这样的评语现在恐怕没有多大的市场,甚至会给老师惹麻烦。

  大约十年前,有位好友在沪上某寄宿制高中当班主任,他在给学生写毕业评语时就是这么做的,努力贴近学生之实际,高度概括出优缺点,有一说一。其中某生,极为顽劣,他在评语中十分委婉地指出了。然学生父亲知道后,勃然大怒,找到校长,非要让老师修改这则评语不可,说是如不修改将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云云。事情的最终结果如何我忘记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家长的此番举措,给好友带来巨大之刺激。

  因此,我也颇能理解现在的班主任在《家校联系册》上给学生所写评语往往大同小异,无关痛痒,泛泛而谈;有些甚至有母版,针对不同学生变动个别字句而已。只是这样的评语,学生们毕业后,很快就会将其忘到脑后了。

  从1954年的幼儿园记录,至1980年我的班主任所下评语,再到今日许多老师的做法,此一历史进程似乎并非总是向前行进着的。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日上午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