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文学随笔 >> 正文

绝望的爱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发稿时间:2018-01-08 15: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饱蘸痴情的陌生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的故事,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评价"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这篇小说给了我至深的感触。面对那样从头到尾隐忍而偏执的情感,让我为之窒息,为之心酸,久久难以抽离。陌生女人的坚守,忍耐,放弃,无一不让人动容。我将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激情与单恋的故事,歌颂了唯美纯粹但偏执疯狂的爱情。用孩子的眼光来写成人的情爱,他们被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生活在另一个由浪漫幻想和成人隐瞒而构造的温室里。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那是怎样的一种爱情?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可能从她还未曾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爱情的孩提时代就已经悄悄地萌芽。这种爱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曲节、低声下气、热情奔放。与成年妇女那种欲火中烧的、本能的挑逗性的爱情并不一样,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将他们的全部热情集中起来。这是一份违背常态的爱情。心理变异的女子沉浸于爱情的乌托邦里:13岁的她每天回家都会躲在门后,透过门上的小孔窥探作家的一举一动;她无数次地跑下楼,仰望作家屋子里的灯光,想象着自己怎样亲近心仪之人;她亲吻作家摸过的门把手,捡回他扔下的烟蒂等。这是“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的灵魂。追求激情和压抑情感的矛盾一直沉积在她的潜意识中,从而导致异变的心理和钟情妄想。要知道,在爱情的战场上,女人从来是斤斤计较、寸土不让的,她永远无法做到全身而退,即使躯壳支离破碎,神识星散,她也要用干枯的双手抓住战场上的一把泥沙。那一天,那一刻,泯灭了谁一生中的匆匆一瞬?又成就了谁一生中的唯一永恒?朱光潜曾说: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 

  小说同时也体现了爱情中的人道精神和悲剧特征。生命的一次性必然会带来生命的重复性,个体生命的重复性必然会带来经历的相似性,经历的相似性必然会带来体验的相通性。由此便产生了人物的特征化。陌生女人作为典型人物深刻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痴情女的心理特征,表现了有限个体生命的百年情怀。她们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爱得死心塌地、舍身忘己。因为她们心里始终有个“永恒的梦”,就是对那些放纵感情的负心汉们坚贞不移的爱,在心灵深处同他们单独相处厮守。这是一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悲剧性矛盾。而陌生女人的个性化悲剧在于作为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作家的存在感兴趣,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随着她的儿子的逝去,她的灵魂、她的生命也随之而去。 

  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在一起,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救赎的失败。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现实是痛苦的,但它的外表又是迷人的。不要到现实世界去寻找正义和幸福,因为你永远也找不到;但是,如果你像艺术家看待风景那样看待它,你就会发现它是美丽而祟高的。这对于我们如何对待感情很有启示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使用了语言的陌生化描写陌生女人的心理状态,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文学语言的“能指盛宴”。如:“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显得尤为出彩,动人心弦。 

  从开始到结束,陌生女人的爱情始终是她一个人的事,即使到了最后,作家能够想起的也只是一些模模糊糊,飘忽不定的影子。悲哀吗?有人说女人愚蠢。我只是认为,这是一种太理想的爱情。什么是理想?就是你永远不可能抛弃生存的需求抛弃社会强加于你的行为法则而单纯且不顾一切追求的事情。但什么是理想?就是还是有人会这么做的。例如,这个来信的陌生女人。(文/钟昱韬) 

责任编辑:李华锡 尤祥宇(学生编辑)杨皖玉(学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