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高校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发稿时间:2022-03-23 17: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李华锡)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在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如何?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有哪些困难?需要如何破解?《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高校又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专家教授,探讨解决之道。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如何,有何困难?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他曾在1986年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2年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其间还招收了很多进修生和访问学者。

  谈起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他认为,目前高校对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重视程度不高,教育科研领域中没有家庭教育方向,也没有相关专业和学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也是凤毛麟角。

  “虽然有些大学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但研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他表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用研究,直接为家庭教育实践服务,指导父母、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另一种是基础理论研究,比如研究家庭教育学、中国家庭教育发展史等。“现在高校中成立的研究中心或家庭教育研究院,多数是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赵忠心表示,家庭教育基础理论虽然是不以指导具体家庭教育行为为目的,但基础理论是确定家庭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的,探讨研究家庭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与性质,研究家庭教育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或主要规律,认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决定家庭教育运动发展方向的。“基础理论是家庭教育应用研究、家庭教育实践能够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

  他认为,不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只是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炒作上下功夫,是很不负责任的。“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利,也培养不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来。”

  吉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儿童教育工作智库专家李兆良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于社会方面并不到位,还没有形成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体系,缺乏系列化的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

  他表示,高校在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困难表现为:没有成立家庭教育的院系或专业,没有真正形成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和团队,缺乏家庭教育研究氛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李兆良的观点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康丽颖的认同。她表示,目前我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构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

  她认为,目前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有三大困扰:一是专业化高素质的家庭教育研究队伍建设问题;二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家庭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构建问题;三是建设高水平产学研一体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康丽颖。受访者供图

  高校家庭教育研究困境如何破解? 

  面对一些高校缺少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赵忠心认为,要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参与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家庭教育复杂的过程,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相关的学科理论,从多侧面观察,从多角度介入,进行考察、分析、论证、判断、说明、解释。

  他表示,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必须掌握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婚姻家庭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企图以任何单独的一个学科理论‘包打天下’,分析、解释家庭教育问题,是人为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定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赵忠心表示,他自始至终努力坚持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知识,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家庭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退休前,他曾培养了大批研究生、进修生、访问学者。他曾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广泛学习各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充实头脑,掌握多种学科的理论武器。

  李兆良认为,要想破解高校家庭教育研究困境,就要加强家庭教育研究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重点支持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构建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加强家庭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设立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专项,实施家庭教育研究精品成果支持计划,营造家庭教育研究氛围,加强家庭教育研究学术刊物建设等。

  “破解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建设一批专业化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康丽颖也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她解释说,首批基地建设以学科建制齐全、专业基础扎实的部属及部分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为主,并逐渐扩大到全国所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基地之间建立联动发展机制,齐头并进地高质量协同发展,避免做低水平、重复性工作。

  她还建议建立国家标准,实施国培工程。上述基地牵头,分别建立中小幼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的国家标准及对应的国培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施全国中小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的国培工程,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和绩效考核。“最后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与课程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吉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儿童教育工作智库专家李兆良。受访者供图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高校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李兆良建议,高校应成为有战略高度、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的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应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重点问题和家庭政策等专项研究,形成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同时,高校应重视家庭教育应用研究,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指导、赋能和服务家长。

  除此之外,李兆良认为,高校还要积极组建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和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优势,积极规划家庭教育科研发展,设立家庭教育研究专项并进行重点支持,激发高校教师家庭教育研究活力,调动家庭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康丽颖建议,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开展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研究,征集现有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优秀实践案例,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工作标准》,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性质、宗旨、工作内容、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问题。“鉴于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建议设置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前者为机构准入标准,后者为机构提升标准。”

  她还建议要设置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养。研制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国家标准与课程大纲,由设有与家庭教育相关学科方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家庭教育指导者职后培训,保证职后培训质量。高校还应该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合作,推动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建设。

  “建议在全国遴选具有城乡和区域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建设试点工作,积累优秀经验,逐渐完善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工作体系。”康丽颖说。

  赵忠心建议,《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要坚持几个结合。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他认为,应用研究主要是解决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策略、指导、服务和管理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是揭示家庭教育基本规律,探讨新的原理。努力做到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要坚持家庭教育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他说,宏观研究是对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发展方向、进程进行全局性的总体研究,微观研究则是对各种类型的家庭子女教育、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个别研究,以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两者齐头并进,相辅而行。

  要坚持家庭教育现状研究和家庭教育历史研究相结合。赵忠心解释说,所谓“研究”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简言之,就是认识事物。要认识得清楚、全面,就得像解剖一个实体那样,从多角度入手,多侧面观察。”

  要坚持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和外国家庭教育研究相结合,以研究中国家庭教育为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要批判地吸收外国家庭教育文化中有益的东西,有选择取舍地、不卑不亢地借鉴,以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本土化,融入中国家庭教育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家庭教育文化。

  要坚持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相结合,将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撰写科普文章、给“家长学校”讲学为改善家庭教育服务;也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科学,感受家长的情绪和需求,改进、调整自己的研究。

  “还要坚持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专家研究和群众总结经验相结合等。”赵忠心说。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