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大学副教授捡垃圾传递正能量 称“育人先育己”

发稿时间:2017-04-17 09:15:00 来源: 安徽网 中国青年网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一手拿着垃圾钳,一手提着垃圾袋,边走边捡被人随手抛弃的矿泉水瓶、烟头、纸屑……在合肥街头,你可能看到过这位戴着眼镜,穿着红马甲的中年男子。不过,你可能想不到,他会是一名大学老师。

大学副教授捡垃圾传递正能量 称“育人先育己”

   他叫许锬,今年40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副教授。讲台上的他风采飞扬,出口成章,讲台下的他还是一名义工,常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捡垃圾、看望贫困老人。

   “教书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己。”许锬说,做义工是传递善念,但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心态更加平和,懂得感恩。

   一次偶然,与义工组织结缘

   2015年9月,在舒城县阙店乡管岭村,一群大学生正用手中的笔,为村里义务绘制墙画。一面面农村的砖墙或土墙,逐渐被一幅幅“善心墙画”代替,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不仅如此,大学生们还主动为贫困村民捐款。

   这次活动,许锬也参与其中。那时,他是作为这些大学生的老师参加活动的,而不是一名义工。但是,这场活动让他第一次与义工组织结缘。

   “这个村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有8户村民免费给一对盲人母子送了35年的菜。我们听说后,很感动。”许锬说,他身边有不少义工朋友,当时听他们提出希望有人能为村里绘制墙画,于是,许锬就在学校里发出倡议,征集有专长的大学生参加。

   “很多大学生报名,我们就一起过去了,把村里的墙面都美化了。”许锬说。后来,很多志愿者得知村里这件事,都义务过来帮忙。因为这件事,他不仅被村民们朴实的善举感动,也为很多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感染。

   从那时起,义工基因进入了许锬的生命体系。两个月后,公益组织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义工,前往当地看望孤寡贫困老人,许锬也欣然参加,并决定以后自己也要做一名义工。

   “在日常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教书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己。”许锬说,义工通过双手传递正能量,让社会更美更温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不仅希望能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想身体力行,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

   凡人善举,催生“灯塔效应”

   在成为一名义工之前,许锬的周末生活大致是这样的:在家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或者陪爱人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玩玩,生活很轻松,节奏很舒缓。不过成为义工后,他的闲暇时光就被分割了。

   “我们做义工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青少年发展教育、家庭教育和帮助老人。”许锬说。具体来说,义工组织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捡垃圾,维护城市卫生;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搞传统文化讲堂,扶贫助弱等。活动时间不固定,有的时候每个月一次,有时一星期多达七次。

   忙着做义工,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不过家人们并没有怨言,反而很支持。

   “我爱人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师,我不会开车,有时候我们在外地做活动,她还开车送我。”许锬说,有时他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习惯,感受献爱心的快乐。

   和许锬一样,在义工这个社会群体,往往是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群人。义工们的凡人善举,催生出了“灯塔效应”。有时候,他们出去做公益活动是几十人一起,有时是上百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善举充满成就感,而这些善举又会感召更多人。

   做义工会影响工作吗?许锬摇了摇头。他说,教书是自己的首要工作,不能让课堂质量“减分”,他会提前把课备好。他参加义工活动,利用的是空闲时间。不过让他感动的是,学院领导对此也很支持,还鼓励和表扬教师做义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