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青年之声|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折纸少年”孙洪涛:我只想做一个小小的我

发稿时间:2017-11-28 17: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青岛11月28日电(通讯员 林立铭 卢宜婧)“应博学,应笃志。应谨言,应慎行。”这是“折纸少年”孙洪涛在社交网络上呈现的十二字格言。这位极具个人特色的年轻学子,在2017年的这个夏天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他所创作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折纸艺术作品,令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9月14日下午,时逢山东科技大学进行新生国防军事训练。盛夏的余温在绿茵场上久久未散尽,树木的枝叶在灼灼阳光的炙烤下倔强地投下阴影,我在风雨操场等来了“折纸少年”孙洪涛。一位皮肤黝黑的少年带着开朗热情的笑容,与我握手致意。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令这位媒体上的“小明星”略显疲惫。在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内,他的讲述,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正在接受采访的孙洪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宜婧 摄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我在初一那年,真正接触了折纸艺术,直到今天,它都作为一个重要爱好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几乎谈及孙洪涛,就无法避免关于折纸艺术的话题。而令人称奇的是,并非出身折纸大家或师从泰斗的孙洪涛,竟然将这样一项小小的爱好,做到了极具观赏性的水平。

  初中时期,孙洪涛初识折纸艺术,从参照简单解析图练习出发,走了一段艰难且长的道路。他先从简单的折纸作品起步,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迅速对折纸艺术熟络起来。动物造型、人物造型都是他尝试过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练习,孙洪涛开始向更高水平的折纸创作进军。真正扣响折纸艺术领域大门后,他遭遇了所有技术小白都必须经历的阵痛。在那段时期里,如何突破现有折纸水平从而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他冥思苦想的目标。创作水平的限制,是诸多艺术爱好者痛苦的源泉。对年轻的孙洪涛而言,面对大师们令人惊艳的作品,满是艳羡与苦苦追求的痴念。

  “折纸领域没有绝对的天赋。我那时候常常想,为什么大师仅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创作出水平极高的作品,而我却在创作中屡屡受挫。”从一个折纸小白出发,不服输的孙洪涛开始了挑战。“丧”是艺术的敌人,而在孙洪涛的内心,“丧”从未存在。在蛰伏期内,他的基本功得到了长足的锻炼。从参照解析图创作,到真正从折纸技术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孙洪涛有了质的飞跃。现代折纸艺术存在“不剪切、不粘贴、不重叠”的原则,这也令无数折纸爱好者将目光停驻在对材料的规划上。孙洪涛开始注重自身几何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得到了极好的效果。他所运用的专业的折纸设计规划,解决了创作过程中的环节问题,许多精彩的作品应运而生。

  于是,一段历经六年之久的关于爱好的故事,成就了今天的折纸少年。在谈及如何在现有水平上得到突破时,孙洪涛将目光放在了更高水准的CAD软件折纸模拟上,并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

  这个端坐在我面前侃侃而谈的少年,从不将“热爱”二字挂在嘴边,却又对折纸艺术足够长情。真正的痴迷与热情,或许从作品中才能一窥究竟。我曾想象过这是一个天才少年挥洒天赋的故事,却在意料之外,读懂了一段年轻菜鸟振翅而飞的经历。然而,这些零零散散的片段,足够真实,足够平凡,同样足够深情。男孩所表现的热忱与爱意,不会是公然于世的宣告,不会是千般万般的缠绵,它只会是默不作声,一路相随。

孙洪涛的折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立铭 摄

  爱是切身体会的理解

  “我的父母对折纸一无所知。”孙洪涛这样的描述出乎我的意料,”他直言,折纸艺术对于社会主流观念来说,是不起眼的,是小众的。作为一名肩负升学压力的学子来说,家长的普遍关注重点在于课业。折纸艺术,针对普罗大众是再熟悉不过的儿时玩物,这恰恰也极易产生刻板印象。孙洪涛的父母同样一度对其不以为意。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选择不是扼杀孩子的兴趣,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其自由发挥。当目睹了孙洪涛优秀的作品之后,他们受到了很大触动。孙洪涛所呈现的强大的动手能力,被视为可贵的财富。于是便有了其良性成长的空间。

  而进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则更是孙洪涛个人经历的一段重要转折。“我所身处的实验中学,可能算的上是最接近大学教育的一所学校。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学生组织遍地开花。相对封闭保守的普通中学,实验中学自由开放的环境便是学子们素质发展的乐土。”

  在我面前这位思路清晰、妙语连珠的少年,在回忆起珍贵的高中岁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这段见证孙洪涛成长的时间里,他对事物的认知逐渐成型完整。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力、人文精神的培养、天性的解放都在驱使折纸少年在寻找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孙洪涛和他的折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立铭 摄

  摆脱标签,做一个小小的“我”

  “折纸少年”名噪一时,成为了街头巷尾口口相传的佳话。伺机而动的媒体毫不吝啬笔墨,他们用铺天盖地式的报道将这位刚刚步入大学殿堂的小小少年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手机屏幕这头,孙洪涛阅读着每一篇与他有关的报道,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四面八方的媒体用近乎统一的标题,将其参与自主招生考试的经历与折纸特长断章取义式的捆绑宣传。而在诸篇报道的末尾,质疑、嘲讽、曲解、冷漠,网民们冰冷的话语接踵而至。

  “我从未回复过网络上的任何评论。”孙洪涛这样说道,“那些在网络那端发出的声音是不真实的,是不负责任的。我目睹了这些流言蜚语,第一反应肯定是愤怒与不满。但如果过分沉浸在这些言论里,生活就会被负面情绪影响。我相信清者自清,也坚信流言不会打垮个人。我选择不发声,就是最有力的回击。”

  在孙洪涛的内心世界里,他更渴望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背着标签前行。当“折纸少年”进入人们的视野,媒体就抓住了报道的噱头。从其生活的小镇延伸到广阔的网络世界,‘折纸少年’的名号从一开始的一种社会赞誉,逐渐演变到成为争论的焦点。它像一个难以摆脱的标签,成为孙洪涛的烦恼。

  “我的爱好广泛,在书法上具有浓厚兴趣,偏爱瘦金体。对运动方面也有所尝试,以打乒乓球为乐。在我眼里,爱好无大小,也无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我不愿以某一项能力夸大自己,更希望做一个众多能力傍身的平凡人。”在谈及自主招生考试经历时,他又感触颇深。“这是一次关于各种素质能力评估的竞赛。我面对的却是全部能力的考量。考官们在我课业成绩之余,了解着有关我的一切。我开始意识到,曾经坚守的素质能力锻炼,似乎得到了回报。我开始充满自信,演绎一个真实的孙洪涛,并最终获得肯定。折纸才艺不会叩响名校的大门,我获得的认可,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这让我十分感激。”

  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令这位年轻学子愈加坚定展示真实自我的想法。在神奇的折纸世界里,几何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成为孙洪涛十分珍惜的宝藏。在课业压力陡增的现实条件下,对个人全面素养的挖掘,显得难能可贵。但这是一条孤独的道路,是不曾被重视,且荆棘丛生的。“我努力呈现一个完整的‘人’,扯掉压在肩头的标签,这令我快乐。”

  眼前的少年,滔滔不绝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我心里,那位出现在新闻头条里的明星人物,似乎越来越模糊。一个质朴可爱的男孩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孙洪涛”远比“折纸少年”更加强大。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偶因折纸能力被人发掘,才进入公众视野。我的愿望就是想做回那个小小的我,那个不必为‘甜蜜的烦恼’而忧愁的少年。”

  当谈及对大学生活的展望时,他踌躇满志。在五年制的城乡规划专业学习中,孙洪涛期盼成为专业知识领域的能者,通过自我锻炼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一纸,一少年。在手指挥动,折叠往复之间,千百造型脱颖而出,万象仪态栩栩如生。在一条远离聚光灯,背向舆论的孤独求知的道路上,少年砥砺前行。多年之后,“折纸少年”淡出江湖,往事不复谈起。但孙洪涛仍一直在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龙龙 卢文彬(学生编辑)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