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人物 >> 青年教师 >> 正文

合肥学院夏蓓洁:我是一名“享受型”的教育工作者

发稿时间:2018-06-21 13: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合肥6月21日电(通讯员徐宁静 张雅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通才硕学是她的追求,教学相长是她的目标。

  夏蓓洁,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合肥学院外语系教授,并于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会、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任职。1996年曾荣获安徽省首届“陈香梅教育奖”。

  “我是一名‘享受型’的教育工作者”

  自1985年在合肥联合大学担任教师至今,夏蓓洁在合肥学院的讲台上站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她自言从未对教书感到厌倦,总是带着十足的热情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指点迷津,授业解惑。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依据教师的生存状态划分了三种类型的教师:第一种是“生存型”教师——把教师工作看成无奈的苦捱;第二种是“享乐型”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既是吃苦也是享受,第三种是“发展型”教师——这类教师将教学活动看做一种创造的幸福。夏蓓洁将自己划归到第三类教师。

  “在这个讲台上我已经教了三十多年书,三十多年如一日,我从来没有对教书感到厌倦过。只要想到站在讲台上教书,我就觉得很快乐。”这份快乐恰恰与叶澜的理念遥相呼应。夏蓓洁在在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反思和研究。

  在90年代开设应用性的课程如《外贸函电写作》和《外事应用文写作》、为自己的课程编写讲义,夏蓓洁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何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从学习新事物里得到的快乐与知识也不断的推动夏蓓洁对学术与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是她能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爱的重要原因。

  当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夏蓓洁说到:“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人们常把老师赋予‘母亲’的情感,而我认为,教师是一个社会角色,母亲是一个家庭角色。可以这样说,母亲在家里是用爱去教育孩子,而我作为一名老师,通过教育表达和传递大爱。如果在教育中角色混乱,那就很难去承担老教师专业角色。”

  夏蓓洁习惯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要求。细致地量化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的任务也做出详细说明,同时她还会列出长长的推荐书目,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些事情,我希望在我的课程以外能教会学生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并且有办法做的。”

  在她看来,大学生是准社会人,以后还要成为社会化的职业人。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对应的责任,学生们慢慢成长、承担这些责任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作为一名教师,她有这样的责任去教育学生认识、进入这个过程。

  2015级英语专业的储荣荣是第一次上夏蓓洁的《涉外交际礼仪》,作为一名即将进入认知实习的二年级学生,她认为这门课开始的十分有意义。“这门课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平时虽然会对职场和交际里的一些礼仪要求感到疑惑,单也找不到确切的解释和介绍。今年在夏老师的课上学习之后,感觉像是拨开了眼前的迷雾一样。而且夏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只是讲解一些礼仪上的问题,还会和我们说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了解世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

  中国人常说“教学相长”,夏蓓洁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见证着学生的成长,也不断地提高着自己。“可以说,每一次讲课,我都有所得。”夏蓓洁说道:“这十几年来,不仅是学生在变化,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却来越发达,每次课堂上学生做的课堂展示,用的很多电脑技术都让我既惊讶又欣赏,他们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让我羡慕不已。”在她看来,教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教学伴随学习,而教师也离不开学习。

  成为教师后的夏蓓洁从未停止过自己学习的脚步。1988年,改革开放兴起,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当时的情况是,懂贸易的人不懂英语,而懂英语的人又不懂贸易。英语和贸易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对于外语系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外国文学、语言学等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发展需求,因此应该教授他们一些经贸知识,而且我觉得学习这些知识教师来说是也是大有益处,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去学习。”

  于是夏蓓洁选申请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修并取得高级结业证书。学成归来,夏蓓洁利用自己在进修班学得的知识,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在采访中,她自豪地表示,很多已经毕业的同学们向她反映对这两门课很实用,印象深刻。

  随后在2012年,夏蓓洁取得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又在2015年前往上海外国语大学访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对每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教师的生活,不止局限在三尺讲台,也不仅限于书斋。无限的网络、丰富的社会以及每一次与他人的沟通,都是学习的机会。”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老师”

  外语系现有的《涉外礼仪》是由夏蓓洁在2006年开始教授的。“大概是在2000年以后,我发现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有些不妥,他们的日常行为也有不符合礼仪、影响个人形象的现象。很多简单的待人接物之道,学生们没有意识到。”深感于学生礼仪方面的缺失与日后对外交往时得体礼仪的重要性,夏蓓洁决定开设这样一门课,不仅介绍外国的礼仪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

  根据学校国际化的定位,夏蓓洁还为电子系、计算机系、机械系及建工系的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礼仪》,特别针对学生的境外生活和学习,着重讲解相关国家的礼仪和跨文化交际常识。

  对于教学内容创新,夏蓓洁有着自己的见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和这两门课也是我首先开设的。虽然以前也有《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有很大区别。从前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国家的国情,但是现在网络这样发达,这些知识在网上就可以查到,再继续这种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夏蓓洁认为,了解一个国家,不能简单地去看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和制度文化。基于这样的原因,夏蓓洁与其他几位教师自主编写了省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尝试从文化间性的视角了解、触摸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的追求也获得了回报。去年我校迎接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期间,来自广外的专家听过夏蓓洁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课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英语跨文化交际》这门课是我一直打磨、不断改进的一门课。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高度融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要始终伴随着学习和研究才能长教长新,乐在其中。”

  将学习融进生活的她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从书中学到的知识。“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夏蓓洁用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迷惘走向光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王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