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青年之声|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刘振海:研究数学不为什么,只是纯粹的喜欢

发稿时间:2017-04-28 15: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初次见到他,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多媒体教学大楼五楼的办公室。在这个并不宽敞的房间里,一块悬挂于墙的大黑板显得尤为抢眼。他说,这里不仅是办公室,还是给学生上课的教室。

  在家人眼中,他是三更半夜起床钻研数学的“痴者”;在学生眼中,他是治学严谨,待人热诚的好老师;在同事眼中,他是认真工作,潜心科研的好前辈。他,就是广西民大理学院院长刘振海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院长刘振海教授。本人供图

  “我研究数学不为什么,只是纯粹的喜欢”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刘振海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他业余时间还是在钻研数学,深感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够扎实,求知欲促使他1985年又考取了湖南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我研究数学不为什么,只是纯粹的喜欢。”刘振海说。

  1988年硕士毕业后,刘振海在长沙理工大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由著名数学家、匈牙利科学院院士Simon教授的一次学术讲座,Simon教授他的报告中提出了几道当时还没有解决数学思考题。

  会后,刘振海就开始思考,并主动找Simon教授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Simon教授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对数学充满热情,有深刻、独到的理解。他慧眼识才,举荐刘振海到匈牙利科学院学习深造,并提供奖学金。刘振海因此成为文革以后,在匈牙利第二个在数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

  “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掌握知识才能让国家强大”

  “出国才能真正懂得爱国。”刘振海谈起当年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不免感叹。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刘振海经常目睹中国人被外国人歧视,自己也曾有被无端视为“偷渡者”的经历。他深刻体会到,“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掌握知识才能让国家强大,让外国人不敢轻视中国。”

  博士毕业后,刘振海婉拒了匈牙利科学院继续做博士后的邀请,在1994年最后一天,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回了国我就要为祖国做事情,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振海表示,他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年复一年重复着“家——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多次有人问他,你的学问已经相当高了,为什么还这么刻苦、这么拼命。他总是笑着回应道:“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生活很枯燥乏味,每天重复做着同样一件事情,但与数学为伴,我感到生活很充实。特别是当解决一个数学难题,那种幸福与骄傲无与伦比的。”

  出于对数学纯粹的“喜欢”和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刘振海在数学领域取得累累硕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上公开发表论文173篇;作为负责人主持3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来广西民族大学5年多时间里,刘振海教授就主持了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在国际权威刊物上(SCI摘录)发表77篇学术论文;系列论文成果《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若干问题研究》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如今每次出国访学或参加会议,看到外国人不再用鄙夷的眼光,而是用羡慕的眼光看待中国人时,刘振海才真正体会到国家强大有多么重要。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卸下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的荣耀,刘振海来到广西民族大学任教。初来乍到,让他觉得“不适应”:在中南大学授课,他只讲解题思路,上课进度很快;用同样方式在民大授课,他却发现效果并不好,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进度很慢。

  “我在课堂上花费的精力比原来更多,教学的效果却不好,到底是为什么?”刘振海不停在反思。

  经过认真观察、思考,他意识到,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自己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方法了。

  刘振海找准突破口,上课讲到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他就放慢速度,多讲几遍。为确保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反应不够热烈,目光呆滞,他就意识到学生还没有掌握,就再进行讲解,把知识点讲得更通俗、透彻,直到学生完全领会。

  他还学会了与学生互动。他让学生每个月用小纸条匿名写出自己的听课感受和建议意见交上来,自己根据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授课方法,有的放矢。他的课成为学生最爱上的课之一。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提起这段经历,刘振海颇为得意。

  如今,很多往届学生写的小纸条还保存在抽屉里,他也会时常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不断改进教学。

  “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但你要相信别人比你努力”

  刘振海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能吃苦。他认为,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平衡,自己的学生相对于发达地区高校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他们愿意多付出,愿意吃苦还是大有可为的。

  李秀文曾是刘振海的一个得意门生。她在读期间就非常刻苦,每天早上6、7点就会去教室学习,可是每次经过办公室时,她都发现刘老师已经上班了。

  “我以为我已经来得很早了,没想到刘老师比我们还早,之后我就更不敢怠慢了。”李秀文对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有感触。

  尽管已是教学、科研、行政“三肩挑”,事务本已很繁忙,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刘振海会在周末、节假日给学生继续上课。

  “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但你要相信别人比你努力。”刘振海常常教诲学生,“只有在别人玩的时候你在学习,才可能有赶超别人的机会。”

  2014年3月,刘振海患脑血栓住进医院有两个星期,他却没有告诉其他人。当时,医生还很疑惑:“你作为院长,怎么没有领导、同事和学生来看望你?”刘振海笑了笑说:“他们都比较忙,我不想惊动他们,也没这个必要!”

  然而对于自己即将毕业的学生,刘振海却牵挂在心。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主动打电话给学生,多次让他们拿毕业论文来医院,在病床上给他们讲解论文的修改细节。

  “刘老师非常敬业,生病时还想着我们,这让我们真的很感动!”李秀文回忆道,“快毕业那时,老师担心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还会帮我们留意就业动态,时不时给我们介绍一些就业岗位。有时在我们参加面试之前,刘老师还要求首先听我们试讲,给我们提出建议。”

  “我的学生就像是我的子女,我自然要关心、爱护他们,希望他们个个成才。”谈起自己的学生,刘振海总是像慈父一般。

  名师出高徒。2012年,在刘振海教授的举荐下,他的学生韩江峰进入了世界著名学府——波兰Jagiellonian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今年,刘振海又将推荐他即将毕业的硕士生曾彪前往这所大学深造。

  作为院长,刘振海教授深感重任在肩。当人们还在艳羡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绩时,他却说:“我一个人做出好的科研成果,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带动全院教职工做科研。如何按照学校的要求,培养优秀的学生,提高理学院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把数学学科办出特色,成为理学院的品牌,成为全广西乃至全国有一定学术影响,才是我当前的主要目标。”(通讯员 吕祖胜 韦琳霖 梁秋梅)

责任编辑:王龙龙 赖林权(学生编辑)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