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合肥工业大学:古调余音 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去何从

发稿时间:2016-10-14 18:16:00 来源: 三下乡官网 中国青年网

  

  今年暑期,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科技支农帮扶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白银市,探寻黑虎古调这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虎古调源于蒙古长短调,已经历经了600多年的民族融合,其中既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又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承、发展的缩影。从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到功能作用,不仅具有文学艺术审美的价值,同时还有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然而在2013年的时候,黑虎古调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当时会唱古调者仅剩三人,而且都已年过七旬。幸好当地“民间学者”赵永胜发现了古调,开始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 2014年8月,黑虎古调被批准为“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作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虎古调的传承依旧面临着重重困难:年轻一代很少有人喜欢古调;70岁以下的家族成员,因为自小没有耳濡目染,也就没有“耳音”,传承起来难度非常大,难以唱出古调中那种独特的韵味;同时,仅有的几位传承人只有在农闲时节才有时间去学习古调,学习时间缺乏并且难以连续学习……

  黑虎古调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在失传之际得到了保护,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但是仍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渐渐的流失,全国有不少地方存在“人走歌息”、“人亡艺绝”等问题。它们当中,有些已经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进入“非遗”却往往成了保护的终点;有些由于当地居民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已经失传;还有很多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小曲儿、手工艺、杂技、游艺被烙上了中华民族深深的烙印,其中蕴含着这个民族从古至今的点点滴滴,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原因。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希望我们的视频可以为黑虎古调的传承做出一点点的贡献,甚至可以唤起一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通讯员 沈晓杰)

  

  

责任编辑:潘倩倩 吕庚青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