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的黄凤娥是东上乡一位篾匠,她与老伴在当地集市旁的屋子里制作以农具为主的竹编制品。在被问及有没有传承人时,她说:“没有,现在打工的打工去了,哪有时间做这个?用这个刀很危险啊,没有用惯的很容易弄到手,用很粗的竹子做成那么细的蔑很麻烦。”
她摆弄着自己的手,上面是厚厚的一层茧。初学竹编的前几年,她的手无数次被竹子划破又愈合。“我没有儿子,女儿嫁了,没有学。”她的看着空气中的某一个不存在的点,眼睛泛着泪光。
暨南大学"井冈竹编"国情社情观察团队员采访的那一天村里刚好赶集,她和篾匠老伴直到中午没有卖出一件竹编制品。近几年实际耕作的耕地的减少,以及塑料等工业产品的普及,在她看来是近些年竹编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位篾匠,神山村的张爷爷,当问及是否想过收徒弟时,则说:“没有收过徒弟,收徒弟不好。”原委竟是,怕徒弟会抢走他的生意。他的话语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竹编技艺的艰难处境。
“没有传承人”,“年轻人不愿意学”,“靠做竹编谋生很困难”,采访到的4个竹编艺人的回答大同小异。竹编技艺路究竟在何方?(通讯员 朱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