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中英双语版戏曲亮相长江大学 传统文化显别样风采

发稿时间:2017-12-09 11: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荆州12月9日电(通讯员 王明英)“梨园上腔 不同凡响 亢音嘹亮 积厚流广”,灯光未启,锣鼓先行,一首嘹亮的《荆河戏颂》带我们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河戏”,领略戏曲文化,传承非遗精神。

  11月30日晚7点,“贯彻十九大之金秋戏曲校园行”戏曲晚会暨第五季橘颂文化节闭幕式在长江大学东校区大礼堂隆重开场。长江大学党委书记朱业宏,校长谢红星出席晚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程彩萍、著名音乐家陈受新和湖北省仁义老工作者张得意等嘉宾受邀出席。来自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长江大学)的老艺术家们走进校园,将戏曲艺术带给青年,让传统文化润物各处。

  传统新编 展现别样风采

  锣鼓铿锵,奏响华彩乐章;粉墨缤纷,同唱梨园欢歌。一首荆河戏新编《挑担围鼓唱荆河》热闹非凡,代声海、周莎莎等老艺术家们用锣鼓、唢呐等民族乐器与唱腔结合,完美演绎了。接着谭复秀、陈顺珍等老艺术家带来的《满堂红》、《双驸马》选段以丰富的形式、高超的唱功、优美的身段,博得观众称赞。

  “海岛冰轮初转腾(The moon is travling in the clouds)”, 用中英双语将戏词用戏曲唱腔唱出,演员一开口,便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中西文化的完美交融。中英双语版《百花亭》,开创了用英语唱地方戏的先河,将中西艺术完美结合,打破传统的界限,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

中英双语版《百花亭》赢得满堂喝彩 长江大学青年传媒中心供图

  形式多样 展现非遗魅力

  本场“非遗”晚会不仅有荆河戏曲,还有公安说鼓子和马山民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艺术家张兰兰带来的《火烧耙》以其独特神韵与嘹亮歌喉一展马山民歌的时代感。

  “清风源自桂花台 三袁家风树正气”,公安县孟家溪小学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以传承三袁家规为主线的公安说鼓子《清风源自桂花台》。小演员们身着绣金红裙,手敲腰前小鼓,童趣的方言对话和戏曲唱腔的完美结合,通过他们精彩的演绎,充分彰显了三袁家规的深刻内涵和传统艺术的接力传承,叫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小演员们正在表演公安说鼓子 长江大学青年传媒中心供图

  高校助力 传承非遗文化

  “非常感谢长江大学对荆河戏的投入。”荆州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部主任赵云鹏在晚会结束后感慨道。长江大学参与荆河戏的师生众多,无论是组织策划、登台演出,还是宣传报道,均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这场晚会,尤其是长大老师的演出,各具风采、灵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他们不仅亲自登台传承荆河戏,更激发了现场学子对荆河戏的浓厚兴趣。”赵云鹏感慨地说。

  本场晚会总导演白林表示:“在长江大学有一个非遗传承基地是非常红火的,高校能够重视非遗传承,有着 600多年历史的就有希望了。

85岁的谭复秀老人登台表演 长江大学青年传媒中心供图

  谭复秀老人是荆河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满头银发,精神矍烁。但是她在舞台上仍然是动作矫健,唱腔洪亮。在接受采访时,老人正将头饰仔细地放进纸箱里,她说在她有生之年,会把荆河戏一直唱下去。在谈到与其同台的长江大学业余荆河戏团的学生时,她说:“只要他们想学,我就愿教,将荆河戏传承交给他们。”

责任编辑:王龙龙 冯佳丽(学生编辑)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