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2月6日电(通讯员 刘积舜 刘刚 范丽欣)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科楼C-713研究生工作室里,博士研究生王光增坐在一个靠墙的3平方米的隔断间里,继续修改他的博士论文。这个寒假,王光增只在大年初一那天去看了一场电影以庆祝新年,其他时间都在忙碌之中。
“七年的硕博连读,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寒假是一年中人最少、最安静的时候,不会有琐事扰神,工作效率也高。”王光增说,选择寒假撰写学位论文、总结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也未尝不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博士研究生王光增在工作室修改论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积舜 摄
寒假期间,大部分学生返乡休假,往日热闹的校园也逐渐宁静下来。但每年的校园里,总有一群怀揣梦想不停忙碌的人选择留校过寒假。他们或是打算出国、考研,为了理想院校而发奋学习;或是坚持在实验室里继续科研,为了学术研究而不舍昼夜;或是备战科技学术竞赛,为了丰富自己的学术阅历而忙忙碌碌;又或是利用寒假时间打工、出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今年寒假期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近千名研究生、大学生和留学生推迟返乡或提前返校,近百名学生留校过年。
硕士研究生张攀锋在实验室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积舜 摄
寒假里,为下一步科研计划做好准备
“假期安静的校园环境能使我们更加投入。利用这样的好机会,我们进一步完善前期工作,同时为更好开展下一步科研计划做好准备。”当学校里已经挂起了一排排的大红灯笼,该校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任韶然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却仍然忙碌在校园里,研究生崔国栋、张攀锋和宫智武等成员也都埋头在实验室里。
“能利用毕业前的假期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以使项目的后续开展更加顺利。”宫智武说。
而已经研究生三年级的张攀锋已经提交了博士申请材料,看到其他学长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注气/泡沫提高采收率、CO2埋存及非常规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他的学术压力也随之倍增,“虽然思乡心切,但必须认真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硕士研究生孙秉宇在工作室里 刘积舜摄影
同样思考未来的还有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2015级研究生孙秉宇。这个寒假他没有选择和往年一样早早回家,除了有实验室的一些项目之外,他更想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学习更多。“把假期当做自己升级和沉淀的机会,这样的假期很充实。”
图书馆成为学生宁静的好去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积舜 摄
充分利用寒假并非研究生的“专利”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黄修淞为了备战“挑战杯”,决心要利用这个寒假通过大量实验寻求突破。“我们在实验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有好多次因为细节的问题导致数据全部错误,仪器故障也是时有发生。”
实验的过程非常长,经常是几人轮班倒,做到“人停机不停”,但他们也收获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我相信有了这个假期的积累,我们的作品一定会更加的完善。”黄修淞说。
化学工程学院大四的唐日玲也在学校里度过了她的寒假,一方面要为考研作复习,另一方面在准备毕业设计:“不仅是因为家在海南比较远,更是想给自己一个能够静心学习的环境,多一天的努力,离我的目标就越近一步。”
同样离家较远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阿布来提留校期间,学习、兼职,忙得不亦乐乎。“过年不能回家,在学校里的日子没有一刻不想家的时候。”但他却觉得这样的寒假是多年来异常充实和精彩的一个。
留学生学习中国剪纸艺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积舜 摄
充实的寒假并非只忙着学习
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住在19号楼513宿舍的李敬德就已经踏着寒气出门了。这个假期,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李敬德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温暖的被窝里,而是在康大豪生餐厅里做起了服务员:“一方面想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另一方面也是想锻炼一下自己,不让自己闲下来。”白天忙碌的兼职工作结束,晚上李敬德仍然保持着自习的习惯,即将面临考研的他也希望能一直保持状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拼上一把”。
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寒假里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这是留学生沙卫诗在中国度过的第4个春节了,寒假里他选择了游历云南、了解中国风土。
如今,他已经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云南不仅感受到了风土人情,还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假期里,在留学生会工作、学习汉语、在西海岸散步拍照、去社区给老人拜年……沙卫诗对中国的春节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的这个假期注定又成为他在中国的一段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