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们是应该顾全大部分孩子还是应该考虑到部分孩子呢?因为有一些孩子的遭遇真的让人很心疼……”队友的一番话拉开了晚间的话匣子,大家纷纷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跟大家分享。
而我只是随行记者,跟孩子们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并没有打算参与进去,但是听了几句之后,一旁写稿的我也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敲打着的键盘,来聆听孩子们的故事。
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佳丽 摄
“老师,您可以不打我们么?”
队友羽习翻开他们班孩子们写的“心愿”,一张一张犹如珍宝般在她手里攥着,其他队友纷纷围上来翻看:“老师,可以不要留很多作业么?”、“今天美工老师教我们做的花好漂亮,好喜欢上美工课”、“老师我们不想上语文和数学课”……
很简单很朴实的心愿表达着他们对夏令营的期望,也是我们进行教学计划修改的根据,队友们都相视一笑,把他们小小的心愿记在心里,教学负责人苗苗当晚就对课程进行了重新安排。
暖心的话语,纯粹的表达着他们的想法,能完成的我们想尽量帮他们完成。但是原本融洽愉快的氛围被眼前的一句话打破了:“老师,您可以不打我们么?”
小小的一句话,不长,也就10个字,但是却狠狠的让我们的心揪了一下,说实话,我心疼了,而队友们也都沉默了,我知道他们也跟我一样。
最后还是羽习率先打破了沉默,她跟孩子们进行过交流,通过她的话语,我们才知道,这里的孩子们都很害怕老师,老师动不动就打孩子。难怪最开始上课的时候,每一位队友都说,这里的孩子好乖,真的好乖,每天上课的时候就发现所有垃圾桶里的垃圾都被被倒掉了,想来这也是他们老师要求的吧。
乡村里面的教师都是年纪比较大,而且往往都是学历不是很高,“土生土长”的老一辈教师。他们小时候的教学方式就是这样,我们并不能去批判什么,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受伤的却总是孩子。我害怕,今天的老师就是日后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