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王龙龙 通讯员 杨安 王宇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来。“疫情面前,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工作者,我能做些什么?”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朱珊一直思考的问题。
专注于医学翻译研究方向的朱珊一直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同声传译。面对疫情,她总想着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够做些工作。
图为朱珊在微信工作群中的聊天记录截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供图
主动请缨,协调发起翻译工作
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如果接到疾病控制机构通知,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为增进大众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理解,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一批专家,紧急编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一书。
看到这本书后,朱珊认为,这本手册的翻译工作势在必行,因为它对全国以及世界各国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有责任主动将这项翻译工作承担下来”,在了解了编者团队的合作意向后,朱珊立即向中国翻译协会汇报了这一情况。中国翻译协会第一时间积极反应,在收到出版社的商请函后,迅速组建了专家团队。“大家主动放弃稿酬,放弃休假,立即着手开展翻译”,朱珊介绍说,她负责审校、终审及定稿工作。
图为之前上课时,朱珊指导学生进行门诊口译实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供图
反复打磨,把好翻译的“质量关”
在翻译过程中,朱珊和团队伙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针对病毒的命名,有不同的英文命名”,就这个问题,团队成员同原书编者们一起反复讨论了十几遍,做了多次修改,综合考虑读者接受度等因素,“仅仅暂定了该病毒的译名,交稿前才能最后确定,目的是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这些在普通读者看来可能很小的改动,在朱珊眼中都是“大问题”,“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上下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和逻辑关系,无法实现上下文一致和逻辑衔接的译文,无疑就是失败的译文”。
朱珊介绍说,书中有80多处内容在英语语境下很难找到对等的表达,例如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和生鲜食品,比如在路边售卖的肉食,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路边售卖的肉食是生食还是熟食?尝鲜指的是什么鲜味?英汉两种语境下此类表达差异较大,有些饮食习惯直译会给英语读者造成困惑。团队成员结合多年的翻译实践经验,经过反复推敲、讨论、修改,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尽力保证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的一致性。
即使改动会给翻译工作增加巨大的工作量,类似这样的讨论却仍在继续,小到词汇的选择使用,大到有关疫情最新进展的录入。“在科学事实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有不同看法,我们团队就会马上停工,进行认真的讨论”,在朱珊看来,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翻译工作其实也承担了对原稿的校订责任”。
图为朱珊在讲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供图
边译边学,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KN95和N95口罩有什么区别?临床上怎样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是什么?”随着翻译工作的持续深入,这些原本陌生而专业的问题也渐渐在朱珊的脑海中清晰了起来。
“我们开玩笑说,译完这本书,自己也能算的上‘半个大夫’了!”在翻译的过程中,基于相关资料的大量查阅、团队专家间知识的共享,朱珊对这场疫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疫情防护知识储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日,各高校纷纷开启网络授课的准备工作。作为一线教师的朱珊,身上多了份教学压力,“对于在线教学,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前会花很多时间来准备”。
一方面不能耽误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保质保量完成翻译工作。这段时间,朱珊的生活像是被“按了快进键”,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
“学校十分支持这项工作,学院领导也多次关心询问翻译进度,鼓励我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抗击疫情。”有了学校的支持,朱珊信心大增。
朱珊乐观地说:“时间就像海绵的水一样,挤挤还是会有的。相较于与病魔抗争的患者、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我希望用笔尖上的较量赢得抗疫的胜利,‘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据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英文版已收到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德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出版机构的出版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