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婷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
2019年冬至翌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冷风瑟瑟,寒意逼人。但在当地坊镇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教室内,却是一片热闹景象:一场主题为“情暖寒冬”的“点亮微心愿”活动正在这里火热举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下简称西农——记者注)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正将一件件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送给在座的孩子们。
一个书包、一本童书、一只手表……全班36个孩子的小心愿都变成了现实。手捧礼物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犹如在严冬里燃起一团团温暖的火焰。
领取到《格林童话》书籍礼物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摄影:靳军
从2010年开始,在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项目号召下,西农先后有10批、88名优秀研究生走进渭南、商洛等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展开为期1年的支教。这些西农小老师手捧书本、脚踩泥土,在乡村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从语数外到音美体,走进乡村中小学的西农小老师们“样样”拿得出手。除正常教学活动外,他们还在校园里组建起“天使合唱团”、录制《歌唱祖国》影像日志,展开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而最让当地师生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精心穿插于日常教学中的“农科教育”。
2019年12月23日,坊镇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的英语课正在进行。支教团成员高敬博带着学生们复习英语单词——“What's this?”随着高敬博的一次次提问,黑板上的一幅幅西农校园图片不断转换,学生们的回答欣喜而响亮:“Library,图书馆”“Garden,花园”“Lake,湖泊”……
把西农校景融入英语教学,是高敬博创设的“农科教育”中的一个环节。树叶也被他制作成“草头娃娃”,成为孩子们的奖品。下课铃响起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异口同声喊出“老师,再上一会吧!”
支教团成员高敬博为孩子们讲授种子萌发的观察。摄影:靳军
支教团成员还组建起“自然科普社团”。从花园里采来长草,给孩子们讲种子萌发,还带他们走进葡萄试验示范站,参观了解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自然科普社团填补了我校教育的空白。”坊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福杰告诉记者:在几届支教团联络下,学校与西农博览园共建了科普教育基地,和西农人文学院共建了教育实践基地……
也正因为支教团的牵线,一批批西农师生带着农科知识走进乡村学校。在澄城县冯原镇中学,植保博士冯浩受邀作报告;在丹凤县,支教团成员邀请学校专家为农民讲授农作物增产增收技术;在合阳县,西农史颖刚副教授则为孩子们带来有趣的农业机器人课……
孩子们走进西农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参观。摄影:靳军
“老师,我想到你上学的地方读书。”“我也想做一名农业科学家。”……播撒进乡村孩子心中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孩子们把心愿写上小卡片,告诉西农的“小老师”,而这些美好的愿望也很快变为现实——在支教团的策划组织下,连续3年来,近百名乡村中小学生通过“阳春三月 逐梦西农”研学旅行活动先后走进了令他们感到神秘的大学。
贾鹏辉曾是支教团成员李君芝带过的学生。“李老师常给我们科普农业知识,带给我很大震撼。从那时起,我就决心以后考西农。”2014年,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贾鹏辉和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然而,2018年本科毕业时,他再次将目标锁定了西农——“我们世代生活的黄土高原,面临着众多亟需解决的生态问题,这也是我考研的主攻方向。”现在的贾鹏辉,已是西农资环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支教团成员任晓娜为孩子们讲授葡萄酒观看、摇晃、闻香的步骤。摄影:靳军
“10年前,学校住宿条件差,支教老师的屋里出现过老鼠;冬天气温低,没暖气,长冻疮是常有的事;晚上经常停电,点蜡烛上课也是常事。”谈起10年间先后来校支教的西农小老师,澄城县赵庄镇初级中学校长秦海军记忆犹新。10年间,支教团先后服务于30余所乡村学校,授课100多个班级,每人每学年完成近800个课时的工作量。一年的支教经历,也让他们“脱胎换骨”。
回忆起10年前的支教生活,如今在四川省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第12届支教团成员王伟感触良多:“支教前,自己就像成长中的麦穗,面对困惑和抉择会随风摇曳。1年的砺炼,明白了扎根基层、砥砺前行的含义,直到今天,支教的经历依然激励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坚守。”
提起第19届支教团成员陈烁,赵庄镇初级中学的教师们交口称赞:为上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堂课,陈烁利用中秋假期专程赴绍兴,亲身感受课文里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西农研究生支教团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摄影:靳军
服务于合阳县新池镇南沟小学的第21届支教团成员李珉梦,所教班级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孩子们自制奖状,策划了颁奖仪式,授予她“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我庆幸选择了农村、选择了支教。”李珉梦说。“支教小老师们虽不是师范生,但善于学习、刻苦钻研,为学校的教师们树起了标杆。”坊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福杰评价。
10年来,西农研究生支教团多次荣获各级支教“突出贡献奖”和“特别服务奖”,累计13人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志愿者称号,76名支教团成员有70%毕业后赴西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