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选择
虽然一直关注着三个孩子的成长,但范玉华发现,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自己能做的引导就越来越少,这时,陪伴是最好的安慰。
“我觉得孩子长大了,自己就开始给自己压力了。”范玉华说,有一次自己很晚才回家,发现三个孩子还都趴在桌前一声不响的写作业。“当时我就决定在家里安装一个拳击沙袋,有空就教他们打拳击,帮他们减压。”这样的方式,既没有干涉孩子的学习,又起到了安抚的作用。
对范玉华来说,住校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水岭,“等孩子再大一点,就都要住校了,突然之间,孩子要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家常常见不到孩子,也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范玉华说,每次孩子回家,他会主动找话题和孩子聊天,了解住校生活的情况。
范玉华回忆说,高中期间小儿子范泽宇住读,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有时候老师采取的一些方法孩子不能理解,有时候会压抑自己情绪,它心里肯定有些堵着。”从一点点闲聊中,范玉华总是能引导孩子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
“有时候把心事说出来就好多了,孩子其实也希望有人能聊一聊。”范玉华说,孩子后来每次回家,不用他问,也会主动讲起学校里的发生的事情。
范玉华在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还会给学校老师打电话沟通,“我首先肯定是相信老师的,但至少咱们要让老师知道孩子的心结,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去年,范泽宇高考取得了580分,对于这个成绩,范泽宇并不满意。“关于复读的事情,他第一个还是想到要找我沟通。但孩子担心家里花钱太多,也担心自己复读出来成绩还是不理想。我没想到他有这么多顾虑。”
范玉华说,原本自己是很支持范泽宇去复读,但了解到孩子的顾虑后,觉得一味鼓励他复读反而会给他太多压力,还是应该交给他自己去做决定。今年,最终选择复读的范泽宇以676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言传身教的侠义心肠
“他,个子不高,却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他,头发斑白、皮肤糙且黝黑,却为我们打理好日常的衣食住行;他,脾气不好,却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他19岁来到临汾至今,风霜雨雪里打工挣钱,养育我们姐弟三人。”
女儿范萌萌曾经为范玉华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的榜样》,在她心目中,爸爸不仅是一个像朋友一样的父亲,更是一位热血侠义的平民英雄。
她告诉澎湃新闻,2012年的夏天,范玉华在接女儿放学的时候,看到有一名女子跳河轻生,毫不犹豫地跳入了河中救人,“那时下了一整天的雨,河水流的很急,水量也很大,但我爸爸根本没犹豫。”
原本以为救人后,事情就到此结束了,但没想到几个月后,范玉华又接到一通莫名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说:“感谢你救过我,但这一次你救不了我。”范玉华相信这是上次同一位轻生者发来的求救信号,毫无头绪的他决定骑车沿着上次救人的汾河河岸寻找。两个多小时后,范玉华竟奇迹般的找到并救回了割腕失血的轻生者。
这两次事件经过民警的调查与了解而被大家所知,2013年3月,临汾市尧都区见义勇为协会授予了范玉华:“先进个人”称号。随后,2014年12月,范玉华又被授予“道德楷模”称号。在范萌萌眼中,父亲无论大事小事,从来都热心助人,维护公义,一直是令她骄傲和仰慕的英雄。
对于这件事,范玉华并没有多说,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我总是教育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更多贡献。”范萌萌说。
如今,三个孩子分别去哈尔滨、广州和北京读书,出租房里冷清下来。“我们能力眼界都不如孩子,现在也没法给他们建议了,希望他们以学业为重,倒不必挂念我们。”范玉华说,未来的路,他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自立自主的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