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系列报道
一流大学如何汇聚优质资源到本科教育?如何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新时代大学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在哪儿?华北电力大学16年的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名师班主任制:倡导思想品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威望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充分发挥名师大家的学术带头人和思政带头人的“双带头人”作用,把最优质、最宝贵的人才资源用在本科教育的刀刃上。
迄今为止,学校超八成知名专家学者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一肩挑专业教育,一肩挑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卓越“华电人”。
把名师请到班级学风建设第一线
杨国田是该校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自动化国家级、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也是一名资深班主任。他先后担任过4届16年本科生班主任,育人颇有心得。
世纪初互联网兴起后,大大小小的网吧遍布高校周边,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十分普遍。杨国田苦口婆心地劝、去网吧门口堵,效果都不理想。
“学生彻夜玩游戏,不仅身体垮了,学习也垮了,怎么才能把学生的心拉回来呢?”杨国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自费买了些元器件,组织了一个小型“创新班”——带着学生做小实验、搞一些小发明创造。
渐渐地,杨国田发现,这样的“玩法”比较奏效。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查资料、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乐趣。不仅如此,其他班级和年级的学生也来“求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相继被收入囊中,学习成绩大幅提升,探究创新的氛围在整个学院开始形成。
2009年,杨国田的“创新班”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现在每年有十几个学生创新项目在这里获得点拨,15年来攻克了许多企业抛给学院的技术难题,上千名学生从这里获益。
一千个名师就有一千种带班方案。李美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0岁就评上教授和博导。担任能材1401班班主任后,创立轮流导师制,科研团队的9名成员一对一带学生。今年毕业季,班里学生有两人出国深造,18人考上硕士研究生,10人入职能源电力央企,育人成效显著。
此外,还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杰青”毕天姝、“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戴松元等,他们或利用偶像光环为学生导航、或动用个人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护航、或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为学生“加餐”……名师们总能找到最优方案锻造班级优良学风,引导和陪伴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制度设计为名师班主任保驾护航
“国际国内越是顶尖大学,就越重视本科教育,只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才有一流研究生教育,才会有一流的大学。所以一定要把一个学校最优质、最宝贵的资源用在人才培养的刀刃上,培养一流人才。教师是学校最珍贵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我们实施名师班主任制度的初心。”曾担任过热能0505和创新动1301两个本科班班主任的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说。
而12年前,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时任校长刘吉臻院士强调,带好一个班,其意义不亚于完成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带好一个班,当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是为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贡献,就是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2002年,学校先在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两所学院开展“名师班主任”试点工作,与拥有博士学历、教授职称的骨干业务教师一对一谈话,动员他们走上育人第一线。
院系领导示范带头,学院领导柳亦兵、罗毅、杨国田,教研室主任常太华,教师党支部书记侯国莲等纷纷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他们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班级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试点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课外科研小组连续在学校和全国科技竞赛中获奖,学生入党人数持续增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成效彰显。
2006年,华北电力大学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在全校推广实施“名师班主任”制度,要求“各学院高职称、高学历、高能力的骨干业务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不低于本学院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占全体业务教师的比例”;为了让名师做好班主任工作,学校制定了选拔培养、指导培训、过程监督、管理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机制。
一大批富有责任感的名师积极投身于班主任工作,先后有5名校领导、16名院系领导,“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近百名名师纷纷走上本科生班主任岗位,占知名专家学者总数的八成以上。
从院系试点到全校推广,从领导动员、垂范到固化为职称评定时一票否决的保障,从“要我当班主任”的无奈到“我要当班主任”的热情,“名师班主任”制度几经变革,成为华北电力大学一张亮丽的育人名片。
用“名人效应”解决学生“真信”问题
“本科4年是青年发展的奠基期,是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而名师不仅有让学生敬佩的精湛业务能力,而且还有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让名师来做学生的思政工作,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信服!”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沈岚说。
为此,华北电力大学积极推动名师班主任一肩挑专业知识教育,一肩挑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破解思政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
今年暑期,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苑英科更忙了,身兼院长、班主任、读书会会长三职,他“最操心的事”就是如何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堂上反复讲,效果到底怎么样?公共管理专业有一个贫困治理专题,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
苑英科亲自上阵,既教专业课又设计实践项目,既当班主任又当思政课教师,将专业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他策划了“聚焦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赴宁德、安吉、阜平、井冈山、吴忠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了解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融入到血液中去。这种效果仅靠讲课是不行的。”苑英科说。
苑英科这种做法也是受了学生的启发。“带班之后,经常需要与学生交流,学生反映思政教育有很多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制‘管’的多,春风化雨‘育’的少;形式多,真正入灵魂的少。”苑英科认为,改变专业教师只管专业、团委只负责实践、学工部管辅导员的割裂式思政教育,名师担任班主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在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看来,学校倡导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名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把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促进大学教育“四个回归”。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周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