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摄
“我们都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好。让学生有兴趣,激发他们的原始动力,能让他们学得好,我们也能教得好,何乐而不为?”
“试题说明:根据所学元素化学知识,设计一个太阳系内行星或卫星的外太空开拓计划。
考试要求:4—5人一组,PPT展示,由指导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分。”
这是2017年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课的一道考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拍一部微电影,介绍怎么用酵母粉研究肿瘤。”“找到你认为存在科学性问题的科普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人文学科、理工科、医科……在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考试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这还只是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6月下旬,记者走入四川大学,看一所大学如何让本科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投入2亿元改造教室 让课堂革命带来教育革新
进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你一定得看看它的教室。
2012年,学校启动了“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先后投入2亿元,建成多视窗互动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屏研讨教室、灵活多变研讨教室等400余间。
在走过这些教室时,你也会被教学楼内形式多样的互动式公共空间所吸引。
教学楼的大厅内同样摆着桌椅,咖啡吧就在楼梯拐角处。你可以选择一人独坐,也可以和小伙伴一道,拖来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开始一场头脑风暴。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
在川大的网络互动教室,记者还“蹭”了一堂细胞生物学课。
网络互动教室中,五张桌子为一组呈弧形摆放,还配有三台电脑。于是,学生也就按照座位自动分好了讨论小组。授课老师、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杨军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所有细胞一致表达端粒酶,对人的寿命有什么影响?
他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以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他们可以现场上网查找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后,我最直接的感触是——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杨军说,教师要花更多时间备课,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讨论的欲望。“在空间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在心理上,我们的距离也更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常让杨军感慨,教学,也是一场互相学习。
老师,此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
除了改教室,四川大学还努力将课堂规模缩小。
从2010年起,学校把新生按25人规模编班,全面开展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学校开设互动式、小班化课程9024门次,超过课程总数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