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搭建公共平台减少考生信息焦虑
□ 本报记者 杜晓
□ 本报实习生 孟婷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样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说明了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对于收费高、效果不明的高考志愿填报App,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专家。
一些机构夸大数据来源
市面上出现为数不少的高考志愿填报App是有原因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储朝晖认为,高考志愿填报App是一项新的技术应用,一般来讲是可以为考生提供方便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App都是收费的,而且费用很高。
“我们现在的招生录取过程是由招生办来总体把握,招生办根据学生的分数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高校,高校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招生办调取学生档案。这样一来,学生和学校之间就没有直接联系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收费不菲的高考志愿填报App就出现了。”储朝晖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和高校录取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考生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其他考生的志愿填报走向,也不知道高校今年的录取分数——今年的录取分数要在高考投档、录取结束后才知道,由高校招生计划和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决定,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用往年信息,结合今年招生计划进行填报。针对这一情况,机构可为考生、家长提供大数据处理服务,即对往年数据进行处理,减少考生、家长选择学校、专业的工作量,如果机构使用的数据是真实的,且分析处理数据符合高考录取规则,那对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有一些机构,存在对数据来源进行夸大以及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虚假承诺的问题。比如,所有数据其实都来源于教育考试部门已经公开的信息,可有的机构宣传为‘独家内部数据’,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用于考生填志愿的数据,各地教育考试招生部门都必须公开,没有什么内部数据。还有的机构宣称可以准确预测所有高校的录取分数,这也是不可能的。”熊丙奇说。
及时公开所有招生录取信息
如何方便考生填报志愿?
储朝晖认为,应该围绕现有的招生体系建立一个整体的网络平台。
“招生信息平台不应该收费,而是把所有与招生有关的信息放上去,包括学生填报志愿的信息和学校招生信息,学生和学校都可以通过网上招生信息平台获取彼此需要的信息,并且达成相应的协议。”储朝晖说。
熊丙奇认为,一方面需要教育考试招生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及时公开所有招生录取信息。高校的录取信息,在高考录取结束时就应该公布,可有的高校专业录取数据直到来年快填报志愿时才公布,这就会增加家长的信息焦虑。另一方面,高中学校要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应该给学生进行的重要教育,但不少高中学校只关心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当学生不能在学校内获得指导时,就需要校外机构的指导。而由于缺乏对基本政策的了解,也不懂该如何进行升学规划,家长就会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误导。
中华教育改进社曾经提出过《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建议方案》,其中提到:
高校招生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职能是为考生、招生高校、高中学校、专业测试机构提供与招生相关的信息储存、共享、交换和提取服务。
“建立学生和学校直接联系的通道,这样也就不会再有收费高的高考志愿填报App。”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