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华融小学,“我们在引入第三方机构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到这几点:师资好,收费低,课程多,质量优。”“师资好主要保证两条,所有教师进来要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教学经验。”华融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文峰在采访中表示,学校会对每个项目的收费进行严格的核对和审查,很多课程的费用比校外同类水平的机构低一半左右。每个班级都派了校内老师进行监督,对平时的上课情况、家长反馈、教学考勤进行跟进。此外,家委会也会全程参与到第三方机构的引入、管理与考核当中。每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开放日来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家长可以进行现场评价。
华融小学学生赵曦冉的爸爸认为,学校开展个性化课后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决了家长接孩子的难题,与此同时也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个童年”。
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
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
“孩子之前在学校的考试中,语文和英语都90多分,数学才考了58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分数有点低,作为家长,我也很着急,所以后来选择到培训班学习一些解题技巧。”广州一名明师教育学员的妈妈这样告诉记者。同时,学员自己也表示,因为觉得校内老师也很忙,所以没有去向他们请教。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是在校内“吃不饱”这一类学生群体的画像。这一问题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其实都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广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山鹰认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减轻学生压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老师来说,“‘教’,要精准,‘讲’,要讲到关键的地方。要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老师应该用四十分钟解决70%的问题,课余时间让学生解决30%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在采访中说到,执信中学提倡高效课堂的理念,对各个学科都提出了这个要求。
“针对英语来说,同学们的水平比较容易拉开差距。我们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比如有的同学爱好读原版英文小说,那么他们的阅读作业就不用做了。有的同学基础比较薄弱,我们会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合理调整难度,做一些校本教材。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考试也分层,学得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学懂、弄通,慢慢进步。”执信中学英语科副科组长岑立平这样介绍。
老师会“教”很关键,但是学生也得会“学”。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依尹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兴趣非常广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她从一年级到初一都没有上过课外培训班,因为她把自己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14个兴趣爱好中,之所以依然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因为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高效学习的习惯,李依尹认为,与其低效率地学习一个小时,不如高效率地学习十几分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上课的时候全神贯注,积极发言,课内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内解决,只要认真了就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做很多重复的事情,一步到位是非常棒的感觉。”
编后语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这部“连续剧”想要标本兼治,需要部门联动、家校共治、社会参与。环环相扣中,每一个节点都有自身发挥的价值,而观念的转变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唯有各方共治、共建才能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