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向下影响基础教育对上影响高等教育 高考:且改且珍惜

发稿时间:2018-05-21 09:0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高考:且改且珍惜

  距离2018年高考已不足20天。

  高考从来就不是近千万“家有考生”家庭的事,而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因为高考早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它更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因此高考的改革牵动着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继上海、浙江2014年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今年又有多个省份加入到新一轮的试点当中,这意味着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首轮改革虽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不分文理和增加高校自主权,但高考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争议,对于新高考改革的集体焦虑弥漫在家长、考生和教师中间。

  作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浙江、上海两地取得了哪些成效,又走过了哪些“坑”?即将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应该做哪些准备?高校和中学之间如何紧密衔接?近日,在 “破除误解推荐改革——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对于高考改革还要更加宽容,因为,任何改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的,高考改革也不例外。

  “逃离物理”现象客观存在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逃离物理”现象应该是上海、浙江改革试点时遇到的一个“坑”。

  去年上海、浙江两地的新高考刚刚结束时,媒体上很快就有了这样的报道: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物理学科似乎被考生“嫌弃”了。不仅如此,媒体同时披露了另一项调查结果,2017年复旦大学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时,浙江、上海生源的大一新生整体不及格率也远高于往年。

  新高考后,物理学科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尴尬。

  专家表示出现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趋利避害本来就是人们进行选择时的一个本能的原则。高考改革后,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考试赋分方式,必然带来新的选择规则。

  学生们不选择物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难学,难学就意味着拿高分难,这让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再加上新高考对选考的三科采取了新的赋分方式,也加剧了这种现象。

  实行选考,每门考试科目的选考人数和考生结构不一样,必然带来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为了选考科目之间的相对等值,浙江和上海都采取了等级赋分的办法,也就是要以某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所在省份所有考生中间的位置来确定等级。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成绩很好的学生无论采用何种赋分模式都会选择物理,因为高校中一些好专业(电子、建筑、计算机等),物理是必考的,要报考这些专业必须选择物理。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无论采取哪种赋分模式可能都会倾向于放弃难度较大的物理。因此赋分方式对这两部分学生的影响不大。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就有了两种选择,一个是和成绩好的学生一样报考物理,但由于报考人数较少,极有可能等级赋分不够理想,所以,很多人可能进行另一种选择——跟差生一样选择放弃。

  这样,如果报考学生数量较少,即使是本来成绩不太差的学生,也可能由于人数太少而处在了比较靠后的位次。这会造成更多人在选择时的犹豫。

  “逃离物理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上海考试院党委书记刘玉祥在总结新高考的得失时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好在,经过整整一轮的实验,改革试点的上海市和浙江省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对政策进行了完善。

  浙江省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针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建立了保障机制:当选考某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如何理解呢?浙江省统计了2013~2017年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在浙江省高考录取考生中的人数,获得了物理科目的保障数量为6.5万,也就是这个数字能满足省内外高校在浙江省选拔培养理工科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的生源所需。一旦物理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这个保障数量,就启动保障机制,以保障数量(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也就是说,如果报考物理的人只有3万人,仍然按6.5万人为基数进行等级划分。

  “改革本就是试错的过程,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经过一轮实验,一些问题基本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物理选考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积极面对遇到的问题,积极因地制宜找到解决办法,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遇到的问题。”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