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称,陕西省西安市有的药店出现“影子药师”现象,药店里只见执业药师的证照,不见药师上班。而根据相关规定,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必须配备执业药师。执业药师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影子药师”问题引发社会对挂证现象的关注。其实,挂证现象不止在药店出现,在一些需要资格认证的行业,挂证现象都或多或少存在,甚至出现了挂证业务链条。
挂证,通常指将本人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违规挂靠到非工作单位名下,以谋取报酬或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挂证现象既影响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扰乱相关行业秩序,给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就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重拳打击职业资格挂证行为,曝光了一批挂证人员黑名单。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挂证现象依旧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利益关系?
学生考证挂靠挣钱
赵岚(化名)目前在一所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不过,他的本科专业是工程造价。
还在上大二时,赵岚就考下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属于通常所说的“建筑八大员证书”——记者注)。随后,赵岚通过中介将两个证书分别挂靠在两家建筑公司,一年半的时间,他获得了将近6000元的收入。
“有的同学还是通过挂证挣了点钱的。”赵岚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读本科时,班上不少同学都在挂证。
赵岚告诉记者,每次资格证考试结束后,都会有很多中介到学校里收证,有的中介甚至找到“联络人”,通过“联络人”帮一些同学办理资格证挂靠。
“大多数同学都是找中介,也有一些有条件的同学把资格证挂在自己家人或熟人的公司,就不用通过中介。”赵岚说。
虽然最终能拿到钱,可是对于赵岚而言,他还是觉得自己当初被对方公司算计了。
因为“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不能同时挂靠,赵岚第一年挂的是“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与挂证的公司签完合同两周内,他收到了2500元的挂证费用。第二年,由于还是通过同一家中介挂证,赵岚就没有再签合同,直接与对方口头续约,约定再将相关证书挂靠一年。可是,挂证的公司却在半年后临时变卦,声称由于某些原因只能挂半年,支付了3000多元的挂证费用后便通过中介将证书寄还给赵岚。
“外地公司就是有这点不好,联系不方便。不过,这还只是公司的问题,并不是中介的问题。我帮朋友通过这家中介挂证时,他就收到了全款。”赵岚说,挂证的公司临时变卦,中介也觉得委屈。所以,在收到证书后,他除了发了一条微博表达不满,并没有过于追究此事。
赵岚通过挂证还得出一条“经验”,挂证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只挂“资质”,不挂“项目”。
“我们都是只挂资质不挂项目,因为挂项目就要承担风险。如果出了问题,公司不愿意承担责任,你就要承担责任。所以,要在合同中标明只将证书用于对方公司资质办理,而不能允许对方在项目招标或建设等过程中使用。”赵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