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区里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再把其中两辆故障车搬到自家楼下用铁链子锁起,随后电话通知共享单车运营维护人员……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三,87岁的成都老人王祖潮刚吃完午饭,又开始了半年多来的“老习惯”。
诞生于2016年底的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给民众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共享单车无序停放、车容脏乱、遭人毁坏等也成了新的“城市病”。在投放量超过140万的成都,有一群人成为了共享单车的“守护者”,随时随地无偿服务,王祖潮可能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今年87岁的王祖潮祖籍浙江杭州,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四川从事国防科研工作,退休后常年居住在成都。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更是了如指掌。
王祖潮告诉记者,他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情结。“上世纪四十年代,杭州被侵华日军占领后,我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去商店当过学徒,卖过报,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学习修理自行车,我最喜欢。”
老人说,后来他虽失去了学习修理自行车的机会,但新中国成立后重回学校,学的是机械制造,后来参加工作干的是国防科研,“我这辈子跟机械都有着不解之缘。”
“我年轻的时候自行车是奢侈品,谁能有一辆那可不得了。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拿个手机扫一扫就能骑走,这谁能想到!”谈及共享单车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王祖潮说,“共享单车是个好东西,就是有些人不爱惜,我看到很心痛。”
正是由于这种自行车情结,以及“还有力气还能做点事”的想法,王祖潮老人开始做起了家附近的共享单车“守护者”。茶余饭后,只要在路边看到共享单车没有摆放整齐,老人会动手一辆一辆整理好。看到坏掉的自行车,他会把自行车搬到自己家楼下,用铁链子锁起来。
“一是防止别人骑了坏车不安全,二是方便单车公司的人过来统一拉走。”王祖潮告诉记者,如今儿女们各有工作,虽然过年时能够团圆,但平时的日子是和老伴儿过,“我闲不住,平时摆弄摆弄共享单车,也算给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的新年,就从共享和服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