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王金辉
孩子的压岁钱到底是谁的?有些人也许会奇怪,这还算问题吗?
在一般家庭,这或许仅仅是孩子和父母的一番论争罢了。但对于一些离异家庭来讲,孩子动辄数万元的压岁钱也成了“必争之地”,父母甚至打到法庭上,讨个说法。而在司法判例中,法官给出的答案也大相径庭。有的认为是人情往来,属夫妻共同财产;有的认为压岁钱就是给孩子个人的。从法院明显不同的判例来看,压岁钱到底是谁的,这还真是个问题。
■论战
家长对压岁钱有两种做法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5岁的遥遥正在练习儿歌——这是她过年时准备给大家露一手的“献礼”作品。
唱了五六遍,妈妈似乎还不是很满意,遥遥索性“罢工”。
“你不好好唱,回头人家不给你压岁钱!”妈妈嗔怪道。不提压岁钱还好,一提起来,遥遥反而更不服气:“给了又怎么样,反正都被你收回去。”
“我都给你攒着呢。”妈妈解释说。遥遥噘着嘴,郑重其事地说:“我不用你给我攒着,我自己会攒着,这是我的钱……”
每年春节,总少不了“懂事”的孩子们和家长关于压岁钱的一番论战,而形成这一论战的关键原因,在于家长们对压岁钱到底是谁的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
“压岁钱从没给孩子单独存过,都和我们夫妻的钱放一起了。”杨先生是个3岁孩子的父亲,孩子还小,夫妻俩暂时还没考虑过把压岁钱给孩子,在他们看来,“压岁钱只是‘意思’,记个账,谁给的回头还得还出去。而且孩子现在也不会花,还不是我们给买。”
陈女士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她就把每年的压岁钱都存在儿子的账户里。“一方面孩子懂事了,知道那是给他的钱,我不想让他觉得爸爸妈妈要他的钱。另一方面,孩子喜欢的玩具我们也会让他用压岁钱去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珍惜,从小有理财的意识。”
对于压岁钱的处置,这是家长们典型的两种做法,也是成人世界对压岁钱到底是谁的这一问题的两种看法。
民俗专家高巍告诉记者,最早的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根本就不是钱,传递的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和祝愿。后来随着人们经济上逐渐宽裕,才变成了真金白银。
在高巍看来,压岁钱其实分为两种性质,而如何判断主要看给予和接受的双方是什么关系。一种是亲朋之间互相给的,这种基于血缘和情感关系的压岁钱,就应该是压岁钱的本意,也就是给孩子的。尤其还有爷爷奶奶等长辈给的钱,那就更明显是给孩子的了。
如果是有业务往来,甚至是有求于人,托关系办事给的“压岁钱”,那么它只是名义上的压岁钱,不简简单单是给孩子的馈赠了。这个钱从数量上也能区分出来,一定不是千八百元的了。
高巍表示,如果是基于亲友关系给孩子的钱,即便大人之间仍然免不了礼尚往来,但通常还是认为是给孩子的,如果是基于其他原因给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判例
有的判给家长多数认定归孩子
一些即将劳燕分飞的夫妻将这个看似有些玩笑的问题拿上法庭,抛给法官,使之变成了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80后夫妻孙先生和叶女士因感情不和,结婚三年就开始分居。女儿也跟随叶女士一起生活。眼看夫妻感情没有和好的可能,孙先生起诉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存款。
孙先生要分割的财产,主要是其名下银行账户内的2万元存款。这是女儿出生后亲戚给的红包。孙先生认为,这笔存款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均分。而叶女士则表示,钱是给孩子的,就是孩子个人所有,不同意分割。
法院认为,孙先生名下的2万元存款,虽然是因孩子而产生,但实际是亲戚对夫妻二人的赠与,因此这笔存款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
估计孩子们看到会哭晕在厕所。说好了的给自己的红包怎么成了爸妈的财产,还给分了?
不过,记者在查阅判例时发现,关于孩子压岁钱、红包钱的归属,司法实践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判定。有的法官明确认为,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给未成年子女的红包钱不宜理解为系对其个人的赠与,而应理解为成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比较适宜。但相对更多的判例直接认定压岁钱并非夫妻财产。
李先生和王女士通过网恋结合,婚后一年有了女儿。好景不长,生活中双方总是意见相左,争吵不断,最终走上法庭打离婚诉讼。在分割财产时,双方都认可,除了5万元存款一直由王女士管理之外,还有2万元是女儿的压岁钱,也在王女士手中。李先生表示,5万元夫妻财产平均分割,孩子的压岁钱他要保管一半。最终,法院在平均分割了其他财产和存款之后,认定二人女儿的2万元压岁钱,非夫妻共同财产,不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