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让大学生参与锻炼,“赶鸭子上架”是否是最优选择?

发稿时间:2017-11-30 08:4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下降的消息屡见报端。与此同时,高校也进一步推出相关措施,“挖空心思”推动学生走出宿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不乏“运动APP打卡”等种种与学分挂钩的方式。如此“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能否真正行之有效?又会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资料图:大学生参与跑步活动。

  资料图:大学生参与跑步活动。

  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中显示,虽然下降速度趋缓,但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此外,早些年教育部发布的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情况也表明,大学生在爆发力、耐力、力量等项目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学生。

  为什么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成为“软肋”?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这或许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在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意识培养没有成体系,是造成如今大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因之一。“由于中小学阶段课程繁重,导致学生形成久坐不动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缺失。”

  汪晓赞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健康应有的认知,是目前高校体育工作推进的最大阻力。“如今大学生更加强调自主性,他们往往选择其他的课外活动,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约束与管理,更加不会参加体育锻炼、为自身健康着想。”

资料图:2017年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_fcksavedurl='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杨伏山 摄

资料图:2017年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一方面是国内大学生淡薄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养成的不良生活作息,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现状亟待改变。那么,如何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为目前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近几年,部分高校提出以奖励机制促进体育锻炼的想法。以郑州大学为例,为鼓励学生早睡早起、吃早饭、勤锻炼,推出了“免费早餐工程”活动,学生早起到操场上跑两圈便领到3张面额1元的餐券,这些早餐券可直接当做现金,在郑州大学餐厅使用。

  这种奖励先进而不惩罚后进的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由于活动属学生自愿参加,且仅在每周一、三、五进行,每次发放480个名额。欠缺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成为影响更多学生参与的原因之一。采访过程中,也有学生对记者透露,自己从未参与过该活动。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