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城乡大学生求职差别有多大 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能力

发稿时间:2017-09-04 08:40:4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求职过程中城乡背景差异已显现

  在我国,为了顺利解决“毕业派遣”问题,毕业生往往尽全力在最后一学年解决自己的去向问题,或是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或创业,或是继续深造,在国内升学或出国读书。城市与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上的差异,是进行去向选择的基础。

  在最终的毕业去向选择上,农村背景的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比例显著更高,达到 57%,比城市背景毕业生高3.17%;城市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升学和出国的比例比农村背景毕业生高8.17个百分点;农村背景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仅为1.72%,毕业后处于待业状态的可能性显著更高。

  笔者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于城乡背景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发现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等社会资本因素和学习成绩等人力资本因素,均对升学及出国、毕业后是否待业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

  从笔者采用的样本来看,选择升学及出国的毕业生只占所有毕业生总数的17%,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需要通过求职进入劳动力市场。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求职过程,许多学生要经历从最开始的实习,到投简历、参加笔试面试,再到确定最终的工作单位的过程。

  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除了毕业生在投寄简历、决定是否签约阶段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外,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用人单位是否愿意接纳毕业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在录用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时候,除了该生自身的专业对口程度、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外,对于毕业生人力资本之外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也都有所要求,因此用人单位对于城乡背景高校毕业生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结果。

  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同时多属于异地求职,如果不能更快的找到工作,将面临毕业后户档派遣回原籍的问题,而一旦失去了应届毕业生身份,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将更难找到工作,同时越晚解决工作问题,求职成本越高,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也会越大,因此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也有着更加积极的求职表现。

  第一,从求职期望上讲,由于自身较为优势的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学生对于起薪和工作本身有较高的期望:他们的平均期望起薪和可以接受的最低起薪显著更高,他们对于工作在大城市、单位规模大、声誉好、发展前景好的工作有更大的偏好,更看重所从事工作能够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华、能够获得权力、社会资源和工作自由。这些求职期望的差异,影响到了城乡毕业生在求职上不同的表现。农村背景毕业生在实习上更加积极,找工作开始的时间相对更早,可接受的待业时间较短,保留工资也较低,在求职中的花费,尤其是人情礼品上的花费更低。由于家庭可以给自身的求职提供一定的帮助,城市背景高校毕业生对实习经历的重视程度较低,更多的选择了走亲友关系等非正式途径就业,并倾向选择在未来工作中更看重“人情关系”的“体制内”单位,而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则更多的选择了更加看重个人实际能力的企业。

  第二,从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求职申请的反馈情况看,农村背景毕业生在求职中获得面试的机会比率显著更低,而最终通过面试的机会与城市背景毕业生基本持平,显示农村背景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简历关”。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