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北京西站人头攒动,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十分抢眼。“乘坐地铁7号线请往这边走。” “小蓝人”们正挨个为旅客解答疑问。徐立斌也是“小蓝人”中的一员。
今年33岁的徐立斌有着“北京市最美慈善义工榜样个人”“北京市社会好人”“北京市最美志愿者”等诸多称号,是北京市珍爱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社会服务部主任、北京青檬志愿者联盟的创办人。
一次偶然与自闭症孩子接触的机会,点燃了这名80后小伙内心的“公益之火”:自2012年底正式注册“北京青檬志愿者联盟”以来,“青檬”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智障助残、助盲、慰老、扶弱等多个方面,参与注册的志愿者达5000多名,累计服务时数达16万小时。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独自闪烁
徐立斌家住北京通州,每次回家都会路过一家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每一次,都能看见几个孩子抓着大门的栅栏生生地往外望,一动也不动。他上前打招呼,但是无论说什么,那群孩子就是不理他。“如果你一直看他们,他们会用唾沫啐你、用石子打你。”好奇的徐立斌决定一探究竟。他联系了该机构的校长,方知那群特殊的孩子原来是自闭症患者。自闭症的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
“这里的孩子们每天上三节课,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和老师互动,下课后就会被关到屋子里看电视,这时只有一个老师照顾他们。”徐立斌说,一个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孩子们吃喝拉撒全在屋里,环境很差。
脏乱的场景触动了徐立斌,“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事。“当时我问校长,可否让我每周找一些年轻人来陪这些孩子聊天,把他们带到外面走一走。” 他的提议得到了校长的支持。接下来的每个星期,他都坚持招募三四名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慢慢地,队伍逐渐扩大,志愿者人数增加到了40人。
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的心扉渐渐敞开。但是,徐立斌不满足于此,他经常自己琢磨,如何才能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志愿者前期介入成效显著,接下来,必须因人制宜,考虑每个人的需求,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徐立斌说。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我发现自己两三个月没看到的一个自闭症孩子,再见面时居然能说出我叫什么名字、上一次来是什么时候。”徐立斌说,他觉得这孩子很聪明,最起码记忆力很好,应该挖掘每个孩子的特长,以便教他们一些自力更生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