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晓楠的时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她眉毛紧蹙,满脸愁容地说:马上就要放暑假,觉得很烦,都有点不想回家了!我有点惊讶,大多数学生都盼望着放假回家,早早就订好了车票。
“看来想起回家让你觉得不舒服,是吧?”
“我一回家就感觉失去自我了,什么都得听爸妈的,他们安排我做这做那,从来不管我是否愿意……最郁闷的是,如果我和爸妈有不同观点,总是我刚说几句就被制止了,不许争论。我爸说,家人之间不要吵架,要相互体谅,和为贵……其实我没有吵,只是在表达我的想法。”
“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压抑了,很难受。”
“是啊就是很压抑,好像被堵住了嘴!压抑,压抑,回家就觉得压抑,特郁闷。”
晓楠一连说了四个压抑,情绪十分激动,我的喉咙也有一种紧张感,胸口觉得很闷。我仿佛也成了晓楠,体验着她的感受。
咨询结束后,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晓楠烦躁的面容仿佛还在我脑海中,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说放假不愿意回家——也有一些同学原本是非常期待回家的,但回去后又和家人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回校以后又向我们求助。
记得大二学生小姚就曾抱怨过,放假前,他和爸妈都挺盼望见面的,微信热聊很多次,但回家后没多长时间,“蜜月期”就过了。自己放假想晚睡会儿,妈妈不让,在家有时懒惰,妈妈总是会唠叨他不做家务。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妈妈嫌他今年太胖了,认为他必须改变形象,替他制定食谱,给他报了个健身训练班!别人回家,是爸妈调换花样做好菜,可小姚每天都是与各种生菜叶子为伍……“我不是不想锻炼,可她也要征求我的意见,让我自己做决定。我觉得她这么做不够尊重我。”小姚非常郁闷。
孩子不痛快,但期盼着孩子回家的父母也心中有诸多不满。一位朋友告诉我,儿子在国外读大学,春节好不容易盼到了儿子回到家。为了迎接儿子,她和爱人整整准备了一个月,采购,收拾房间,安排各种活动……可短短十几天的假期,儿子很少在家待着,不是和同学聚会,就是陪女朋友,就算难得在家也是上网打游戏,跟父母没话说,她觉得很伤心。另外,儿子经常凌晨才回家,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原来他们两个人的退休生活很有规律,儿子一回家,规律也打破了,比起平时只有两个人的生活,身体累心也累,对于儿子回家,他们现在是既期待又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