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
人物小传
章明
1931年生,原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1998年退休后首批获准以个人名义成立事务所——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界爱用“老章明”来区别她与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中年建筑师,而一个“老”字却正标记了她的特色——这位年过八旬的建筑师,一辈子对“老建筑”情有独钟,先后修缮了百余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
接受采访时,对有关自己的问题,章明三言两语带过,而对老建筑话题则滔滔不绝,最后沉思着说:“在处理老建筑的问题上,我们要对上一代尊重,对下一代负责。”
而尊重与负责,温情与敬意,正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我的脑子里全是画”
章明经手修缮过的老建筑,既有外滩1号、12号、15号、23号这样恢弘壮丽的大作,也有马勒别墅、湖南别墅、丁香花园这样精巧别致的小品。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目西路的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这家“上海民营一号”的建筑师事务所,以实力获得国家文物局特许“国家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简朴至极,桌椅橱柜之外,竟无一件摆设。
解放周末:都说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我以为像您这么知名的建筑师的办公室,会非常讲究,怎么连幅画都没挂?章明:挂画?我要挂什么画?我的脑子里全是画(笑)。我们每修一幢历史建筑,从原设计图纸到修缮设计图纸、施工图纸,还有修缮前、修缮后的照片,从整体到各个细部,几百张总是有的,我们前前后后一共修了100多幢历史建筑,那得有多少图?这些图,我都反反复复看过,每个画面都印在我的脑子里。
解放周末:我手里的这本《外滩15号》,讲述了外滩15号的前世今生,记录了您和您的团队在四年时间里修缮这幢建筑的全过程,汇集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图纸、照片,全书估摸着应有七八百个不同的画面。每接手修缮一幢历史建筑,您和您的团队都要做如此详尽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吗?
章明:这是必须的,这是开始修缮工作的第一步,不能跨过这一步,胡乱往下走。
我对所里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要求的:每接手一个项目,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搜集资料;而且不能光是去档案馆、图书馆翻原来的设计、施工图纸,还要去现实生活中找资料,去找当年参与建设的人,去找曾经使用过的人。老建筑起码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你要看得出来,哪些东西是原来有的,哪些东西是后来加上去的。
我们在修上海舞蹈学校的六幢小别墅时,就访问了很多曾在学校任教的老师、上过学的学生,还有曾住在周边的居民。有些居民翻出老照片给我们看,他当年可能就是给孩子拍张照片,但无意中把房子做了背景,也许照片上的某个局部就可以让我们弄懂某个问题。所以,这道“工序”不能跳过不做。
你看到的《外滩15号》有这么厚、这么多图,其实,我们每修缮完一幢重要的历史建筑,都会出版这么一本书,一般都有这么厚,甚至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