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游戏会耽误学习么?”
“不知道。”
“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我没玩过。”
10岁留守儿童小君,重庆市万州区响水镇一个偏僻农村的四年级小学生。他现在是当地派出所的常客,每天都要去一趟,派出所的叔叔阿姨轮流为孩子补课。这在当地传为佳话,也在前段时间经媒体报道广为人知。
7月20日,《工人日报》记者在派出所见到小君时,留下了本文开头的这段对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没玩过手机游戏,不知道WIFI是干什么的,更没听过“苹果”还能当手机用。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像小君一样的留守儿童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很陌生。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留守儿童对电子媒介的接触几近于无,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缺失状态。
留守儿童离电子媒介有点远
“我每天会去派出所找叔叔阿姨,回到家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小君对记者说,他回家的生活都是一个人度过,不会去找同学玩,因为“来回需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
据小君的妈妈介绍,她在附近的龙沙镇打零工,只有晚上才回家,小君的爸爸在万州城区打工,没什么事不会回来。平时都是奶奶在管小君。记者了解到,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农村儿童的实际监护责任被转移给了留守老人、妇女,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村干部,以及各类儿童托管中心等。
“孩子们太孤独。父母基本上只有春节才回来。赚到钱盖了房子又继续去打工。孩子们平时在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响水镇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说,留守的孩子在学习中也出现了不少性格方面的问题。
与小学教师关注的角度不同,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余曲更多注意到的是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问题。
余曲曾做过一次调查,当问及“是否会用手机等媒介进行拍照写作评论等活动”时,65.5%的孩子表示“从不”,仅有11.2%的孩子表示“经常”。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绝大部分不知道什么叫智能手机,他们见过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玩游戏,他们从没听过Iphone、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