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受访青年认为大学期间是开始恋爱的最佳时期
刘京认为,“什么时候恋爱”与各人心理年龄相关,“有些人即使30岁结婚,也担不起家庭责任,可有些人20岁心理就很成熟了”。
郑多多认为,只要不是小学、初中这样年纪太小的阶段,什么时候恋爱都是可以的,“不过,中学时期遇到的就那么几个人,但大学时期视野开阔了,也更能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还是鼓励一个人等学业或事业相对比较稳定,对自己和他人能够承担责任、心智成熟了再恋爱,对双方都有好处。”舒曼表示,恋爱牵扯到机会成本,与一个异性建立关系后,就丧失了同时和其他异性建立这种关系的可能。而当人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可能会不断地遇到更适合自己的异性。“所以成熟稳定以后遇到的可能才是最适合的”。
李玉洁表示,如果上大学以后孩子能遇到适合自己的,当然可以谈。“前提是要志同道合,不影响学业”。她认为,孩子自身态度要正确,不能随便地开始或者结束,而是真诚地学会“爱”和“被爱”。“即便最终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也应以这样的态度来恋爱,学会灵活处理两性相处时出现的问题,学会担当作为男孩的责任,学会两个人一起进步”。
调查中,48.0%的受访青年表示步入社会后才知道什么样的另一半适合自己,45.6%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份合适的感情不该受年龄、阶段所限。其他观点还有:年少时该专注学习,坚决不“早恋”(31.3%),恋爱应多谈几次再步入婚姻(30.1%),先立业,后成家(18.4%),先成家,后立业(5.9%)。
60.8%的受访青年认为大学期间是开始恋爱的最佳时期。接下来是工作后(10.3%)、中学期间(9.5%)、研究生期间(4.9%)。6.8%的受访青年认为思想成熟即可。
64.4%受访青年希望父母给予子女一定自主空间,不过多干涉
李玉洁认为,家长在孩子感情问题上要顺其自然,正确引导,适当把关,同时给子女选择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严防死守,父母与孩子之间基本的信任要有,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秘密”。
在子女感情问题上,64.4%的受访青年认为父母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不过多干涉。其他建议还有:适度提醒建议而不是“命令式”地要求(53.4%),提前沟通,传授过来人的“经验”(48.3%),面对所谓的“早恋”,需“疏”而非“堵”(35.6%),引导子女健康、理性地对待感情问题(33.0%)。
刘京认为,父母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好好引导,而不是纯粹的压抑。像高中阶段处于‘正当时’的青春,一味压抑,会损伤孩子的情感感知度,倒不如及时沟通,成为孩子愿意倾诉的对象”。
“父母在婚姻家庭中的表现也影响着孩子。”刘京表示,父母之间的感情如果相对融洽,沟通是健康、频繁的,那么孩子心中的相处模式也会相对完善。
舒曼认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小多与人交往,多和异性交往、互相学习,学会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个比较清晰的定位:男孩有男孩的状态,女孩在社会身份、角色等方面都有女性的特征。这样,他们在恋爱中,进入角色、状态才会更容易些。“在注重孩子的分数之余,也要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